桑毛色二孢根腐病的病原、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luo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可可毛色二孢侵染桑树引起的根腐病是我国桑树生产上的一种新病害,为有效防控该桑树根腐病,本文对该病的病原鉴定、病原菌遗传多样性、光照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果:1、从发病地采集的870个桑树病根组织块中分离出12种真菌,分离率以菌株XY14为最高,达90%。根据致病性测定、致病菌形态特征观察和基于rDNA-ITS和EF1-α序列测定分析等结果,将XY14鉴定为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Pat.) Griffon & Maubl.)。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桑树根腐病首次在中国发现。2、通过比较桑毛色二孢根腐病菌在光照和黑暗培养条件下的菌落生长速度和分生孢子萌发情况,发现光照和黑暗对桑毛色二孢根腐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持续光照有利于L. theobromae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的产生。光照培养两天后,PDA平板上即出现子座芽点,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子座逐渐增大增粗。3、本文利用RAPD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不同地理和寄主来源的29个可可毛色二孢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其中23株菌株是来自广西横县、宜州、鹿寨、象州的桑毛色二孢根腐病菌菌株,6株来自广西武鸣县剑麻叶斑病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菌株。两种分子标记结果显示,参试菌株的平均多态率均在93%以上。RAPD分子标记的菌株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61.0.92,而ISSR分子标记的菌株遗传相似系数在0.69-0.99之间。利用NTSYSpc软件(Version 2.10e)分别构建RAPD标记和ISSR标记的UPGMA系统聚类图。RAPD标记的UPGMA聚类图将29个菌株分为7个类群(遗传相似系数为0.76时);ISSR标记的UPGMA聚类图将参试菌株划分为5个类群(遗传相似系数为0.746时)。RAPD类群和ISSR类群均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有相关性。两种分子标记的结果均反映出不同居群间遗传一致度较高,遗传距离较短。4、病害调查结果显示,桑毛色二孢根腐病的发病率和严重度与桑树树龄、根结线虫为害及桑树品种有关。不论是幼年桑树,还是成年桑树,均可发生根腐病,但树龄越大,发病越严重。几乎所有根腐病为害的桑树根部均有根结线虫的瘿瘤(根结)存在,但是部分有根结线虫为害的桑树,没有表现根腐病症状。本研究调查了广西横县、宜州市、象州县和鹿寨县共11个桑树品种4-6年树龄的桑毛色二孢根腐病发生情况,结果发现品种沙2×109的发病率最高,品种抗青283的发病率最低。5、研究了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GZ-5、深绿木霉(T. atroviride)ST-1、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11、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 YZ14-3和一株寡雄腐霉(Pythium oligandrum)对L. theobromae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五种生防菌株均能有效抑制L. theobromae的菌丝生长。其中,P. oligandrum、B11和YZ14-3对L. theobromae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8.89%、75%和73.3%。两株木霉菌株对L. theobromae菌丝生长的拮抗系数级别均为Ⅲ级。显微镜下观察发现,P. oligandrum和木霉菌丝紧紧缠绕L. theobromae菌丝并致使L. theobromae菌丝畸形、膨大:两株芽孢杆菌可引起L. theobromae菌丝内含物泡状化、菌丝畸形膨大、易断裂。L. theobromae的分生孢子在P. oligandrum、深绿木霉和哈茨木霉培养液中的萌发率低,分别为6%、20.4%和12.2%;在两株芽孢杆菌的培养液中不仅不能萌发,而且分生孢子因细胞壁降解而解体。6、研究了9个剑麻品种的新鲜叶汁、腐熟叶汁、煮沸叶汁和灭菌叶汁对L.theobromae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各剑麻品种的叶片汁液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L. theobromae的菌丝生长,抑菌率范围为63.4.100%,抑菌率因剑麻品种和处理方式而有差异。参试的九个品种中,以76416麻和无刺番麻叶汁的抑菌效果最好,76416麻和无刺番麻能完全抑制L. theobromae菌丝生长,其抑菌率均为100%;其次为蓝剑麻,其四种处理的抑菌率为97.6%。其余6个剑麻品种的新鲜叶汁经过腐熟、煮沸和灭菌后,其抑菌活性有所下降。显微镜下观察各叶汁处理下的菌丝形态,发现L. theobromae菌丝畸形膨大、断裂并发生原生质渗漏。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除蓝剑麻、H.11648和假菠萝麻外,其余6个品种四种处理的叶汁均能完全抑制L. theobromae分生孢子萌发。L. theobromae分生孢子在蓝剑麻、H.11648和假菠萝麻四种处理叶汁中的平均萌发率分别为72.4%、16.6%和13%。7、50%多菌灵WP、70%甲基托布津WP、根腐宁WP、10%世高水分散粒剂和80%代森锰锌WP对L. theobromae菌丝生长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种药剂的EC5o值分别为:0.079μg/mL、0.789μg/mL、0.156μg/mL、0.165μg/mL和42.463μg/mL。L. theobromae的分生孢子在以上5种药剂ECso下的萌发率分别为:17%、37.8%、6.8%、86%和28%。8、选用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寡雄腐霉(Pythium oligandrum)、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H.11648麻新鲜叶汁、世高、50%多菌灵WP、70%甲基托布津WP、根腐宁WP、80%代森锰锌WP等进行大田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五种化学杀菌剂中,以根腐宁WP的防治效果最好(83.02%),其次为50%多菌灵WP,其防治效果为80.9%。参试的四种生防菌剂中,以T. harzianum GZ-5的防治效果最好(75.62%),其次为H.11648麻新鲜叶汁,防治效果为74.02%,防治效果显著高于70%甲基托布津WP、80%代森锰锌WP和世高等化学药剂。因此,生产上可利用根腐宁WP 600倍液、50%多菌灵WP200倍液、T. harzianum制剂和H.11648剑麻水淋蔸防治桑毛色二孢根腐病。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韶关地区路边店、小旅店、发廊等公共场所性病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探索一种适应韶关山区开展性病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的工作方法与模式。方法:采取因地
`  小儿麻痹    上大学时,跳过一个巨可怕的集体舞,需要急速摔倒、高抬腿等剧烈动作。大家没练几天就都不行了,浑身全是伤,有的腿部肌肉都拉伤了,我自然也在受害者之列。由于伤势严重,下午去上课时,一条腿根本抬不起来,所以上楼梯只能将这条腿直着硬往上送。可当我正艰难地“爬”行时,忽然听到后面一个女孩跟她同行的一个朋生说:“还是你们大城市的学校正规一些,在我们老家,像这种得了小儿麻痹的根本不让上学。”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肺部感染的诊断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新疆兵团总医院2010-01-2011-01135例糖尿病并肺部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0例痊愈好转,8例病情未控
小麦是郧西县主要粮食作物,小麦苗期叶片发黄是生产实践中普片现象。根据近几年田间调查总结分析,小麦苗期叶片发黄主要有病害、虫害、药害及生理性缺素引起的生理性发黄。本
目的探究苯溴马隆和别嘌醇对心力衰竭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心力衰竭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