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总结国际转包生产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阐述转包生产有关理论及发展模式的演变,结合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发动机事业部几家直属发动机制造企业在近二十年的对外合作中,以转包生产形式从零开始发展为行业内重要产业,从三来加工低层次模式到目前已开始战略合作伙伴、风险合作模式,为企业和集团开辟新兴市场,实现良好经济效益为依据,探讨我国航空制造业国际化生产合作未来发展模式。本研究认为,要使发动机制造业真正实现集团“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的战略转型,达到军品与民品,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制造业与服务业“三个大体相当”目标,必须将转包生产作为一项战略产业来发展,紧跟国际航空制造业的合作步伐。探索出适合我国发动机产业在国际航空制造业中新型合作模式。通过研究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业转包生产模式发展与演变,对促进我国航空制造业与国际航空制造业的合作,紧跟世界一流的航空制造技术有着深远战略意义,并对我国研发大飞机项目起到推动作用。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我国航空制造业在行业垄断政策保护下,受到军工政策限制,长期以来对其国际合作很少有深入的研究,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本文以航空高技术制造产业的转包生产在国内外发展为突破,以国际供应价值链发展趋势为必然,进行深层次调查研究。同时突破以往针对国际贸易合作的研究多以战略管理进行单一模式分析的局限,综合运用国际贸易理论、战略联盟合作理论、供应价值链一体化理论来分析航空高技术制造业转包生产适应未来国际分工发展要求,广泛开展多种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