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以病例报告的形式,将SILICONE One Gloss抛光轮和阻氧剂应用于树脂充填修复治疗中,与临床常规树脂充填修复方法进行对照,通过随访观察,比较四组患牙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树脂修复体的临床状况,探讨SILICONE One Gloss抛光轮和阻氧剂应用于树脂充填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患者的就诊顺序,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颗患牙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30颗患牙。第1组:极细粒度车针组;第2组:SILICONE One Gloss组;第3组:极细粒度车针+阻氧剂组;第4组:SILICONE One Gloss+阻氧剂组。病例的纳入标准:1.磨牙咬合面龋损,且为浅中龋,累及范围不超过牙尖的1/2,与对颌牙咬合接触关系正常,X-ray示患牙牙周膜影像无明显增宽,根尖周组织无明显透射影;2.患牙既往无治疗史、未受过外伤,牙冠无变色,无裂纹、无磨损,未见松动;3.牙周组织无进行性炎症,根尖周组织及牙髓组织无病变,无自发痛、激发痛不明显,无咬合痛,牙髓温度测验同正常对照牙;4.患者全身状况及理解能力良好,可以配合临床治疗,依从性较好,治疗开始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拍摄患牙术前X-ray片;教导患者自我口腔保健的方法;清除病损区的软垢及菌斑。在自然光下,患牙呈自然湿润的状态,进行比色。治疗前检查患者全口牙及治疗牙的咬合情况,采用咬合纸检查标记咬合接触点。用高速涡轮机去尽龋坏组织,避开承受咬合力的位点。第1组和第3组:使用极细粒度车针对洞缘釉质进行精修抛光30s;第2组和第4组:使用SILICONE One Gloss抛光轮对洞缘釉质进行精修抛光30s。彻底冲洗窝洞,无菌棉卷隔离患牙,37%磷酸凝胶预处理釉质壁30s,三用枪加压冲洗30s,隔湿患牙,75%酒精棉球消毒窝洞并吹干。用小毛刷蘸取饱满的Single BondTMUniversal粘接剂,动态涂抹窝洞20s,轻吹5s,至表面为一层光亮的水膜且不再流动时,光照固化10s。3M光固化树脂Z350XT分层充填并固化。其中第3组和第4组在最后一层树脂充填完成后,涂布阻氧剂覆盖住整个充填体的表面及洞缘,光照固化20s,用水冲掉阻氧剂。使用咬合纸检查咬合状况后,进行修形和抛光。各组抛光时间均控制在30s。所有患者充填治疗完成后即刻拍摄口内照片,用以复诊时充填体临床状况的对比。嘱患者定期复诊,告知患者充填治疗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注意事项,如若出现充填体折裂、脱落,患牙出现激发痛、咬合痛及自发痛等情况时,需立即复诊,行相应治疗。结果:树脂充填修复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观察:4组修复体在解剖外形、颜色匹配、边缘密合性、表面光滑及继发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边缘着色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第3、4组明显优于第1、2组,其中1-3、1-4、2-3、2-4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树脂充填修复后12个月的临床疗效观察:4组修复体在解剖外形、颜色匹配、继发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边缘着色、边缘密合性、表面光滑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第3、4组明显优于第1、2组,其中1-3、1-4、2-3、2-4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ILICONE One Gloss与极细粒度车针作为洞缘抛光的工具,在树脂充填修复的临床疗效上无明显差异;SILICONE One Gloss与极细粒度车针联合阻氧剂使用,在充填后6个月时的边缘着色方面,12个月时的边缘着色、边缘密合性及表面光滑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使用SILICONE One Gloss与极细粒度车针;提示在树脂充填修复治疗时使用阻氧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修复体的边缘着色、改善边缘密合性及保持良好的表面光滑度,可于临床上加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