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迈入高质量经济发展新阶段,煤炭开发企业结构性去产能,优化产能进程逐步深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及《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文件中,明确了“加快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煤炭清洁生产,使清洁能源基本满足未来新增能源需求”的发展目标和要求。2018年6月,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将“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作为工作重点。为此,在践行国家战略调控背景下,深入分析探讨煤炭开发企业价值链开发模式,探讨有效的价值提升路径显得很有必要。本文旨在通过对煤炭开发企业价值链模式研究,识别煤炭价值链增值环节价值活动,尝试对各个煤炭开发环节的增值效益进行量化,量化不同模式下价值链结构。梳理不同模式下的增值特点,从煤炭开发价值链系统出发,以客观、科学的角度探索适合宏观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调整和微观区域经济发展的煤炭开发企业价值提升路径提供指导建议。通过研究发现:(1)煤炭开发企业价值链是具有一致价值取向的经济主体在追逐自身价值最大化过程中,形成有助于煤炭开发主体价值提升和自身增值收益空间拓展的价值系统。通常,一条完整的煤炭开发价值链由从事相关活动的多个环节主体共同构成,包括技术研发与服务、原材料供应、生产、储存、运输和消费等价值活动。(2)我国煤炭开发价值链具有资产专用性高、开发风险性高、运营稳定性差、结构复杂性高的基本特征,表现出目标一致性、结构动态性及效率差异性的特征,运行过程中价值链各节点具有整合效应、增值效应及协同效应;在煤炭开发进行资源开发过程中,各节点内部价值链结构具有一定相似性,包括基本生产活动的价值链和辅助生产活动的价值链,外部价值链结构主要指的是开发主体所处价值链环节上游的供应主体、下游环节的消费主体及处于同一环节中的竞争主体影响,同时还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使煤炭开发企业在价值提升过程表现出很强的社会性、系统性及复杂性特征。(3)在本文涉及到的6类煤炭开发企业典型价值链模式中,各环节主体价值活动的成本收益率有所差异,其中煤炭洗选活动成本收益最高,在各类不同煤炭资源价值链开发模式下,均有一定决策优势,影响煤炭资源价值链开发整体动向;在“煤炭采掘—煤炭洗选—煤炭焦化—物流运输”煤炭资源开发模式下,价值链的整体收益最高,也表现出较高的市场稳定性。通常,对于煤炭开发企业可通过价值链延伸和价值链环节细分两条路径进行企业价值提升,但随着价值活动的增加,企业综合技术效率受纯技术效率和企业规模效率影响,并未随着价值链环节的增多而得到提高。如何实现“质”和“效”并举,是煤炭开发企业进行价值提升背后深层次需要思考的问题。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阐述了提升我国煤炭开发企业价值链价值的基本原则即:服务生产,满足生活,注重供给平衡;完善功能,健全机制,服务国家战略;整合资源,统筹联动,强化价值协调等3条大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模式下的增值效果及效率特点,从延伸价值链、细分价值链、改善规模效率及提高纯技术效率等四种主要方式提出各价值链模式下的价值提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