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三倍体泥鳅的染色体组稳定性研究

来源 :大连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ayhui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多倍体鱼类杂交后代的染色体组稳定性,本研究以不同倍性泥鳅为研究对象制备一种新型杂交三倍体泥鳅(正交2n×4n,反交4n×2n),并采用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核型、带型及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进行系统研究,具体结果如下:1.不同倍性泥鳅杂交后代染色体数目组成(1)杂交三倍体泥鳅早期发育情况:对照组(87.45%)、正交组(81.47%)、反交组(80.68%)三组之间平均受精率差异性不显著(p>0.05);对照组(81.35%)与正交组(87.73%)、正交组(87.73%)与反交组(90.13%)之间平均孵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93.00%)与反交组(92.02%)间孵化率差异显著(p<0.05);正交组(96.44%)与反交组(92.02%)两组之间正常孵化率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组(83.55%)、正交组(91.93%)、反交组(87.66%)三组之间平均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正交组(91.93%)与反交组(87.66%)两组之间平均成活率差异极显著(p<0.01)。(2)杂交三倍体泥鳅不同发育阶段的倍率变化:正交杂交三倍体泥鳅早期混合胚胎、6月龄及12月龄3个阶段的整三倍体率(3n=75)分别为22%、26%和28%,反交三倍体泥鳅3个阶段的整三倍体率分别为20%、41%和54%;正交杂交三倍体泥鳅3个阶段的非整三倍体率(3n>75or3n<75)分别为78%、74%和72%,反交杂交三倍体泥鳅3个阶段的非整三倍体率分别为80%、59%和46%。(3)正反杂交三倍体泥鳅早期单个胚胎的染色体组成:对照组的单个胚胎染色体数目在41-50范围内,在单个胚胎中整二倍体率为50%、非整二倍体率为50%;正交杂交组的单个胚胎染色体数目在64-82范围内,在统计的30个单个胚胎中整三倍体率为45.8%,亚三倍体率为26.9%,超三倍体率为27.3%;反交杂交组的单个胚胎染色体数目在61-82范围内,在统计的30个单个胚胎中整三倍体率为42%,亚三倍体率为47.8%,超三倍体率为10.2%。(4)杂交三倍体泥鳅的不同阶段染色体核型分析:早期胚胎阶段正交组整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5,核型为15m+6sm+54t,NF=96;亚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3,核型为15m+6sm+52t, NF=94;超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6,核型为16m+6sm+54t, NF=98;六月龄正交组整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5,核型为15m+6sm+54t,NF=96;亚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2,核型为15m+6sm+51t,NF=93;超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7,核型为15m+6sm+56t,NF=98;十二月龄正交组整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5,核型为12m+8sm+55t,NF=95;亚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1,核型为16m+6sm+49t,NF=93;超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6,核型为18m+8sm+50t,NF=102;早期胚胎阶段反交组整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5,核型为14m+9sm+52t,NF=98;亚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3,核型为13m+6sm+54t,NF=92;超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7,核型为18m+7sm+52t,NF=102;六月龄反交组整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5,核型为15m+5sm+55t,NF=95;亚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3,核型为13m+6sm+54t,NF=92;超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6,核型为14m+6sm+56t,NF=96;十二月龄反交组整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5,核型为16m+6sm+53t,NF=97;亚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2,核型为13m+6sm+53t,NF=91;超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7,核型为13m+6sm+58t,NF=96。2.杂交三倍体泥鳅的Ag-NORs, CMA3/DA/DAPI, FISH(1) Ag-NORs:对照组2n×2n杂交后代间期核及中期分裂相中最高银染点数为2个,杂交组(2n×4n、4n×2n)杂种后代间期核及中期分裂相中最高银染点数为3个,经核型分析均位于第1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1)的端部区域。(2) CMA3/DA/DAPI:对照组2n×2n中第1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1)的端部区域显示有2个明亮的CMA3阳性部位,杂交组(2n×4n、4n×2n)中第1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1)的端部区域显示有3个明亮的CMA3阳性部位。(3) FISH:对照组2n×2n中第1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1)的端部区域可以检测到二簇杂交信号,而在杂交组(2n×4n、4n×2n)中第1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1)的端部区域可以检测到三簇杂交信号。该结果与上述银染及CMA3位置相同。综上所述:二倍体泥鳅与四倍体泥鳅杂交后代是含有三套染色体组的三倍体,通过生物学方法进行多倍体培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其他文献
自然杀伤细胞增强因子(Naturalkillerenhancingfactor,NKEF)于1993年在人类的红细胞中被分离纯化,成为了Peroxiredoxin(Prx)抗氧化蛋白家族一个重要的成员。因为在体外可以增强
本次试验初步研究了扁平钳蛤的生物学特征,分析了主要污损生物对扁平钳蛤生长及成活的影响,并探讨了最佳的养殖密度和养殖水层,借以通过试验的展开,了解扁平钳蛤海区网笼养殖的生
冬季流连在深巷里。刚刚落完雪,古老的房屋发出轻微的鼻息。逼仄的空间,暗红的砖墙,铁门后一团大火在柴垛上燃烧。家家户户都是关着门,闭着窗的──这落雪的深夜,人们都在火焰的阴影下打盹。老屋的木板门很老了,栓子也扣不住,只好拿竹椅抵着。在炭盆里烤红薯吃。炭那般透底的红,让人联想到午夜的精灵──譬如心脏,譬如血液。后院有积雪从竹林滑落的簌簌声。孤月照着孱弱的腊梅,香气无处可寻。  在雪夜对镜,是件惊心的事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