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的趋势,且病因多数为上颌骨发育不足。应用前方牵引可以有效的引导上颌骨向前生长,且疗效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传统的前方牵引装置会不可避免地使上颌前牙唇倾,这种效果是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传统前方牵引装置的普遍牵引方向会使上颌骨发生逆时针旋转,这种牵引方式较适用于反牙合伴深覆牙合的矫治。在骨性安氏III类错牙合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有开牙合倾向,这就希望上颌骨发生顺时针旋转。传统的前方牵引由于口内牵引钩位置的限制,临床上很难做到这一点。本研究建立了生物相似性较高的颌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其中包括四条与上颌骨发育密切相关的骨缝实体模型,为生物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此模型基础上模拟唇舌弓式与种植体式前方牵引模式,计算得到了矢状向、冠状向的位移云图及应力分布云图。通过比较分析,总结两种前方牵引装置的优势,对骨缝的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应用种植体进行前方牵引对上颌骨的刺激性生长更多,且较适用于有开牙合倾向的骨性安氏III类患者。为临床今后开展多种类型的前方牵引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