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教学中拇指的技巧与肌能训练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i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筝,我国古代民间流传甚广,经过不断创新发展,逐步形成河南筝派、山东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浙江筝派等独具特色的艺术筝派。但在这不同的筝派中,拇指一直担当着主要弹奏任务,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河南筝大多高亢悲壮,力度音色大,拇指演奏用力很大。山东传统古筝指甲在指背上,演奏一般运用右拇指托,劈,勾,抹,撮,摇,花等技法;潮州筝弹奏是以右手为主旋律,虽说都是用“大、中、食”手指,但70%是运用拇指来弹奏。对于客家筝曲更是注重左手的按弦,讲究的是拇指与其它手指的配合。浙江筝派的“摇指”,以其独特的风格,与其他各流派区别开来。但是,摇指最为重要的还是用拇指来演奏。  因此,拇指是古筝发音的动力源。这种以拇指为主的弹奏体系一直沿用至今,仍被大多数人所使用。汉代阮禹著名的《筝赋》中对古筝弹奏的技巧描写就有“大兴小附,重拨轻随”的名句。其中“大兴”指的是拇指弹奏曲子的主旋律,“重拨”是指拇指弹奏为表现主旋律而拨的力度较大。因此,在传统古筝的弹奏方法中,以拇指为基础,中、食指配合,才会弹奏出旋律饱满,连贯流畅,幽婉深邃,韵味悠长的乐曲。  本文从分析传统古筝拇指在演奏中的特点,剖析拇指在各筝派演奏中的技巧,研究古筝教学中应关注拇指弹奏方法,探讨提高拇指运动肌能训练应用等角度,分别进行研究和阐述,并探索拇指在古筝弹奏艺术中的运用,进而论述拇指在古筝演奏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其他文献
清朝,是由一个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虽在清初期,统治者为缓和民族矛盾也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安定之秩序,但在其政权更迭之中所引发的社会动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