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已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越来越严重的老年健康问题,女性又是主要受害者。每年约有数以百万骨质疏松患者引起骨折、致残,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如何早期诊治,预防骨质疏松发生,减少致残,已成为国人尤为关注的社会问题。研究表明,峰值骨量(Peak bone mass,PBM)的水平和绝经及衰老所致的累计骨丢失率的大小决定是否存在发展为骨质疏松的可能性。鉴于女性大学生在在未来社会和家庭中承担重要角色,承受着更多压力和挑战,将女大学生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检测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调查了长春市普通高校251名一年级女大学生的体力活动及体格发育状况,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多部位骨密度进行了测定及身体成分测定,以了解这一群体的生长发育情况,分析了上述各种因素与骨密度的关系,为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及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证明,过低体重直接影响女性矿物质的积累;体育锻炼能显著提高女性大学生骨密度,且户外运动更有利于骨的发育;体重、瘦体重和BMI与骨密度呈正相关关系。瘦体重即体质指数对骨密度的影响最大;体脂量和体脂百分比与骨密度不相关;运动可以增进大学生体成分中瘦体重的含量,降低体脂百分比,使体成分的构成比例更趋于合理。大学生应通过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改善身体成分,促进骨密度含量的增加,从而减少老年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