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运用现代语言学和传统音韵学的理论、方法分析了现代长山方言语音和300年前反映长山方言的韵书《韵略助集》,从共时角度,把现代长山方言和普通话及其他方言进行比较;从历时角度,把现代长山方言和300年前的长山方言进行比较,解释了现代长山方言的成因,描写了长山方言从中古到清代到现代的发展变化,同时在综合研究方面作了一些个案尝试。具体表现为以下七章内容: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长山的历史、地理、人文概况以及长山方言的历史形成、区域归属、研究背景,进而介绍了文章的创新之处和研究方法等。现代长山方言属于齐鲁官话,它处于西齐区与东潍区的交界处,带有较多的方言过渡特征。明代移民对现代长山方言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代长山方言是外部接触和内部演变互相作用的结果。第二章描写了现代长山方言音系,列出了现代长山方言与普通话和中古音的声母、韵母、声调比较表,通过与普通话和中古音的比较得出长山方言的特点,记录了长山方言的同音字汇。第三章介绍了《韵助略集》音系,《韵助略集》有21个声母,37个韵母,5个声调,我们认为它反映了300年前的长山方言;介绍了在excel表中匹配《广韵》和《韵助》的方法,运用这个方法可以在半小时内把《韵助略集》的七千多字在《广韵》中的反切和音韵地位准确地查找完毕,查找结果会自动出现在相应表格中。第四章分析了长山方言的语音演变,声母方面分析了疑母和影母的发展演变、日母的发展演变;韵母方面分析了果摄字的发展演变、通摄三等字的发展演变、二等开口喉牙音字的发展演变、遇摄字合口三等字的发展演变和入声韵的发展演变;声调方面,分析了长山方言声调的演变规律。第五章动态的描写了长山方言中的语流音变,利用当代语音、语法、语义理论从轻声变调、语法变调、小称变韵、子变韵等几个方面考察长山方言语流音变的特点,认为“我每”有可能是“我们”的小称形式;以闻喜方言为代表的“子变韵”并不是“子”音转变而来,而是“儿化”的一种形式;长山方言的轻声变调存在于词汇、短语、句子等多个语言层面,有三种表现形式;轻声助词“了”、“着”、“到”省略后,会引起前面动词的语法变调,等等。第六章介绍了与长山方音有关的两种语言现象。指出在强调动作正在进行时,山东很多方言在进行体词语“在那里”及其弱化形式前加上“大样”或者“大喷”、“喷”强化,也有只用“大样”或者“大喷”、“喷”表示进行体的现象,这说明“在那里”已经被更新;总结了北方方言L系“了”变音的弱化类型,认为了的弱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北方各方言中见到的弱化形式其实都只是这一渐进过程中某个片段的情况。第七章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