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总量供给与需求量的矛盾往往引发社会广泛的关注。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且无法替代的自然环境资源,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复制性”是城市发展的“瓶颈”,处理好土地、环境与城市增长要求的矛盾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全球性重要课题。土地是人口和各种经济要素的载体,建设用地是正常发挥城市功能的基础,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用地急剧扩张,土地供需矛盾异常突出。本文以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和用地终极容量为基本研究对象,结合2001--2010年薛家湾城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在分析国内外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研究理论的基础上,第一部分是针对自然因素的,重点是土地利用因素,运用GIS技术,通过剔除城市建设用地功能、地形分布图的叠加,即在研究区建设用地规划总图上剔出坡度不适合开发建设的用地、基本农田用地、旧城不拆除区、矿产资源分布区域等,余下的部分即为研究区还可拓展的区域;另一部分是针对社会经济因素的,通过定性比较分析选取多种社会经济因素,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再选择其中5项最具代表性的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建立模型来预测建设用地需求量,最终得出准格尔旗薛家湾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为30平方千米,而薛家湾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最大容量为26.7平方千米,这就需要另外安排新的城市建设用地。简要地说,本论除了理论研究部分之外,主要是研究了薛家湾有多少城市建设用地和我们如何节约城市用地才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论文构建的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薛家湾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研究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二者均可为同类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