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车祸创伤暴露者的情绪动态变化及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目的探讨车祸创伤暴露者的情绪动态变化及心理社会因素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期间经历车祸创伤事件并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创伤暴露者共117例。所有经历车祸创伤事件的暴露者均在创伤事件后第1天完成一般情况调查,在第2天完成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成人版艾森克个性测量表(EPQ)、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第7、15、30、60、90天行HAMA和HAMD问卷的跟踪随访。在第1、2、3个月使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评估量表(PCL-5)对车祸创伤暴露者进行评估,并由2名精神科主治医师或主治以上医师做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诊断,按是否发生PTSD,分为PTSD组和非PTSD组。结果1.PTSD组和非PTSD组车祸创伤暴露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PTSD组PCL-5评分在第1、2、3个月均高于非PT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车祸创伤暴露者的HAMA得分呈现出先升高再逐渐下降的趋势,HAMD得分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时间对HAMA、HAMD评分有影响。4.PTSD组患者在积极应对、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得分上显著低于非PTSD组;在消极应对、精神质得分上显著高于非PT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PTSD组患者的PCL-5得分与积极应对、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内外向、神经质得分呈现正相关。结论1.车祸创伤暴露者的应激症状和焦虑、抑郁情绪呈现一定规律性,根据其规律性可给予相应指导。2.车祸创伤事件发生后创伤暴露者自身采用积极态度面对生活、充分挖掘身边可利用的资源以及外界给予其较多的社会支持,可减少事件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第二部分静息态f MRI观察车祸创伤暴露者f ALFF的动态变化目的探讨车祸创伤暴露者脑功能区分数低频振幅(f ALFF)的变化。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期间经历车祸创伤事件并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创伤暴露者。所有受试者愿意在事件后第7天和2个月运用3.0磁共振配合完成静息态f MRI检查,共收集创伤暴露者40例。在车祸事件发生后的2个月使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评估量表(PCL-5)对车祸创伤暴露者进行评估,并由2名精神科主治医师或主治以上医师做出PTSD诊断,按是否发生PTSD分为PTSD组和非PTSD组,其中PTSD组17例,非PTSD组23例。结果1.PTSD组和非PTSD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非PTSD组相比,PTSD组的f ALFF在左侧中央后回降低于车祸创伤事件后的第1周。PTSD组的f ALFF在左侧额中回降低于车祸创伤事件后的2个月(P<0.01,GRF校正),余脑区未见明显异常。3.PTSD组车祸创伤事件后2个月f ALFF在右侧颞中回和左侧枕叶较第1周增加;非PTSD组车祸创伤事件后2个月f ALFF在左侧小脑和左侧扣带回降低,在右侧楔前叶增加较第1周(P<0.01,GRF校正),余脑区未见明显异常。4.PTSD组左侧额中回f ALFF与其相应的HAMA、HAMD量表评分未见相关性。结论车祸PTSD者较非PTSD组在左侧额中回的f ALFF降低,车祸创伤暴露者发展为PTSD后右侧颞中回和左侧枕叶f ALFF增加,说明这些脑区可能参与PTSD的形成与发展,为进一步明确PTSD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提供新的标准及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