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柴油、电力、化肥和农药等能耗物质投入也显著增长。与国际水平比较,中国的能源利用率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如何有效减少农业生产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实现我国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生产的节能减排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中国农业经济和能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研究出发点,以1990-2012年30个省市的农业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前沿分析,构建全要素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的农业生产中能源消耗量、能源效率、能源产出弹性以及要素间替代弹性进行分析。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从时间上来看,从1990-2012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量都是不断增加的。从空间上来看,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耗量大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最少;此外,西部地区能耗量增加的速度最快,其次为中部地区。⑵从能源产出弹性的结果可以分析出,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农业经济增长依赖于能源的投入,而增加能源投入对西部地区的农业经济增长没有促进作用。⑶从能源与其他要素间的替代弹性结果可以分析出,中部地区其他要素对能源的替代弹性较弱,东部地区的劳动力以及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和土地对该地区的能源的替代效果更好。⑷东部和中部地区能源效率与技术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西部地区能源效率的高低对技术效率的大小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