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诞生于二十世纪初的现代抒情散文,在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与中国传统文学的继承中,蓬勃发展,大放异彩。现代抒情散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丰厚的人文情怀,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学生学习现代抒情散文,有助于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提升对语言敏锐的感知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长期以来,现代抒情散文的教学深受文章学理论的影响,过分强调对文本主旨和结构的分析,忽视了文本的审美意义和对作家生命意识的关注。2003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主张,倡导语文教育要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然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现代抒情散文教学又出现了“泛人文化”的新误区,片面强调人文性,过分注重课堂形式,出现了对文本浅读、误读甚至脱离文本的现象。2016年9月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有人文积淀和审美情趣,要乐学善学、勇于探究。因此,怎样在新课标理念的引导下开展现代抒情散文教学,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情趣,涵养人文情怀,并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是当前值得深思的问题。通过对天水一中现代抒情散文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仍然存在于高中现代抒情散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包括:教学模式单一陈旧,教学内容泛化,文本解读浅表化,审美鉴赏抽象化,语言品评孤立化。针对高中现代抒情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本文从三个方面给出对策建议。第一,以新课标三维目标体系为参照,以文本个性特征为依据,以学情需求为导向,精准制定教学目标;第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诵读教学法、比较鉴赏法、预设导读法、逆向导读法和整合教学法等近年来较有新意和亮点的教学方法为例,并辅以大量优秀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第三,做好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课外指导的有效链接,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