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实时PCR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HPV-16病毒整合状态的检测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高危型HPV病毒整合入宿主细胞是细胞转化及癌变的关键。高危型HPV病毒整合状态的检测对深入探讨宫颈癌发生发展机制及预测宫颈病变的转归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尚没有一种理想的HPV病毒存在状态的检测方法。由于所应用的方法不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高危型HPV整合状况的研究结果报道不一。 目的为建立理想的HPV存在状态检测方法,了解宫颈癌及癌前病变HPV-16DNA的整合状况,初步探讨HPV-16DNA整合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HPV-16整合状态检测可能具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HPV-16质粒为标准品,利用两种不同的荧光报告基团采用多重实时PCR同时检测HPV-16E2和E6基因,应用外标曲线法进行E2、E6基因的定量,根据E2和E6相对含量来判定HPV-16DNA的存在状态;对HPV-16阳性的宫颈癌SiHa细胞株和27例宫颈鳞癌新鲜标本进行多重实时PCR与Southern杂交检测,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应用多重实时PCR对HPV-16阳性的5l例宫颈鳞癌和49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石蜡标本进行了检测,了解宫颈癌及癌前病变HPV-16DNA的整合状况。结果1.采用多重实时PCR所得到的HPV-16E2、E6标准曲线相关性好,相关系数均为1.00,扩增效率均在95%以上。 2.对系列稀释浓度的HPV-16质粒进行重复检测,确定了E2/E6比值为1时该多重实时PCR检测系统的95%参考值范围为0.81~1.29,以0.81作为区分HPV-16纯游离状态和混合状态的界值。 3.多重实时PCR与Southern杂交检测均发现SiHa细胞株中HPV-16病毒呈整合状态,两种检测方法对22例鳞癌HPV-16存在状态检测结果相一致,符合率为81.5%,有着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44,P<0.001)。 4.不同程度宫颈病变HPV-16病毒存在状态有差异(P<0.001):CINⅠ中HPV-16大多以游离方式存在,但仍有整合的发生(42.9%);CINⅡ和CINⅢ中HPV-16大多以混合状态存在(>70%);而浸润癌中HPV-16主要整合入宿主细胞(68.6%),很少以游离形式存在(9.8%)。 5.HPV-16整合发生率与不同程度的宫颈病变有关(P=0.002),并且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呈上升趋势(42.9%、76.5%、83.3%、90.2%)。 6.HPV-16病毒存在状态在早期(Ⅰ期)和晚期(Ⅱ期+Ⅲ期)鳞癌间有显著差异(P<0.001),Ⅱ+Ⅲ期(88%)宫颈癌中纯整合状态HPV-16所占比例显著高于Ⅰ期(33.3%)宫颈癌。HPV-16存在状态在不同的病理分级、不同病灶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和宫旁转移等状况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1.多重实时定量PCR是一种可靠的检测HPV-16病毒存在状态的方法,具有准确、省时、简便快速、高通量的优点,并且能用于石蜡以及病灶较小、DNA含量少的宫颈癌前病变组织或宫颈细胞学标本。2.HPV-16整合是宫颈癌变的早期事件。3.HPV-16整合可能与宫颈癌前病变的进展有关。4.宫颈癌中HPV-16DNA纯整合状态的发生可能具有预后价值。
其他文献
本课题旨在探讨一种对中晚期前列腺癌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为此,我们设计了对中晚期前列腺癌的综合治疗研究。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2005年1月收治的中晚期前列腺癌病人78例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梗死区、半暗带区rCBF,受损皮层表面积及c-Fos、HSP70、Caspase-3表达的动态演变及白花丹参叶水提物对其影响。方法:采用光化学发光法诱导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应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测量仪监测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各时点梗死区和半暗带区皮层血流量(rCBF);用image-proplus4.0软件系统计算大脑皮层红染区、蓝染区的表面积;制作8um连续冠状冰冻切片
本文通过对骨质疏松患者骨髓源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扩增、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研究,探讨骨质疏松患者骨髓源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和作为种子细胞的可能性
本实验拟通过研究心肌细胞培养液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增殖的影响来观察心肌细胞微环境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心肌内转移瘤罕见这一现象的发生机制。经实验结果表明:新生大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对大鼠角膜碱性烧伤后角膜溃疡和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方法取选择健康32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