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1632-1677),荷兰著名哲学家,代表作有《神学政治论》(Tractatus Theologico-Politicus)、《伦理学》(Ethica ordinegeometrico)、《神、人及其幸福简论》(Korte Verhandeling van God,de Mensch,endeszelfs Welstand)、《知性改进论》(Tractatus de intellectus emendatione)、《笛卡尔哲学原理附形而上学思想》(Renati des Cartes Principia Philosophiae, accesserunteiusdem Cogitata Metaphysica)、《希伯来简明语法》(Compendium GrammaticesLinguae Hebraeae)等。斯宾诺莎开创了将《圣经》作为史书进行批判的先河,柯林伍德在《历史的观念》中认为斯宾诺莎的辉煌著作使他成为《圣经》考据的奠基人。斯氏成为当时备受瞩目的史家。但是他去世后,其哲学成就逐渐掩盖了斯氏的史学成就,但他史学见解内容丰富,不可忽视。本文从史学史角度统摄史学、哲学、政治学等各类著作,把斯宾诺莎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着重探究斯宾诺莎的史学思想,以确定其史学成就及其意义。斯宾诺莎史学深受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他主要生活在“黄金时代”的荷兰,近代经济发展较早也较为迅速,荷兰被马克思称为“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个时期荷兰政治民主、经济繁荣、自由学术文化氛围自由、自然科学的发展,为斯氏思想提供了温床。古典文化的熏陶、理性主义思潮的启蒙和怀疑主义的运用等,斯宾诺莎集这些因素的影响于一身,并且融汇贯通,构建了自己的史学体系。斯宾诺莎史学贡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史学思想,斯宾诺莎主张史学认知上怀疑态度和求真精神并存;在历史叙述动机和用途上,主张历史叙述动机就是解释——即其宗教、哲学、政治等观点的解释。在用途上,认为历史可以拥有道德教训功能;在社会历史观中,基于人性分析,阐述社会契约论和无神论社会假说。二是史学实践,运用版本目录学、校勘、语言学、史源学、辨伪等考据方法,将《圣经》作为史学著作进行历史批判。并且在历史研究方法上,推崇历史演绎法,将理性主义观念在史学上加以运用。斯宾诺莎史学既有继承也有创新,如贝尔、莱布尼茨等继承《圣经》批判;无神论社会假说在后世掀起波澜,例如费尔巴哈、黑格尔、马克思等都将这一认识继承;斯宾诺莎采取历史诠释对后世历史诠释学发展奠定基础,施莱尔马赫、狄尔泰、伽达默尔等继承发展这一方法。总之,通过对斯宾诺莎史学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重新认识斯宾诺莎史学在西方近代史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有助于梳理了近代西方史学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