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LIMK1过表达可促进人胃癌MGC803细胞的增殖,但经罗格列酮处理后可抑制人胃癌MGC803的增殖。为进一步探究LIMK1沉默基因对罗格列酮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皮下裸鼠移植瘤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人胃癌MGC803细胞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在48只BALB/C裸鼠右侧腋窝皮下注射200μl(约1×107个细胞)单细胞悬液,建立人胃癌MGC803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待移植瘤最长径达6~8mm时,将裸鼠编号并随机分组,分为LIMK1-shRNA组、NC-shRNA组和PBS组,每组各16只。分别向裸鼠瘤体内注射Lv-shRNA-LIMK-1慢病毒颗粒1×108TU/ml 100μl、Lv-shRNA-NC慢病毒颗粒1×108TU/ml 100μl和PBS 100μl。注射慢病毒颗粒1周以后,再次将上述三组各均等随机分组为:LIMK1-shRNA+ROS组(A组)和LIMK1-shRNA+NS组(B组)、NC-shRNA+ROS组(C组)和NC-shRNA+NS组(D组)、PBS+ROS组(E组)和PBS+NS组(F组)。其中:ROS为100mg·Kg-1·2d-1灌胃,NS为200μl·2d-1灌胃。同时观察移植瘤体积及随时间生长变化。灌胃28天后颈椎脱臼处死裸鼠,称量肿瘤重量。取瘤体HE染色后观察其形态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LIMK-1、Cofilin-1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的LIMK-1蛋白。结果:1成功构建人胃癌MGC803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六组裸鼠成瘤情况为:A组8只、B组8只、C组8只、D组5只、E组6只和F组5只。2六组皮下移植瘤生长曲线表明:A组与C组、E组比较,A组裸鼠移植瘤瘤体生长速度减慢(P<0.05),C组和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F组比较,B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瘤体生长速度减慢(P<0.05);D组和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F组、C组和D组两两比较,前者移植瘤生长速度明显小于后者(P<0.05)。HE染色显微镜下确认切取肿瘤组织为胃癌皮下移植瘤瘤组织。3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IMK-1蛋白结果显示:A组与C组、E组比较,C组和E组肿瘤细胞胞质中可见较多的浅棕黄色颗粒沉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的肿瘤细胞胞质中可见少量的浅棕黄色颗粒沉着(P<0.05)。B组与D组、F组比较,D组和F组肿瘤细胞胞质中可见大量散在的棕褐色颗粒沉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的肿瘤细胞胞质可见较多浅棕黄色颗粒沉着(P<0.05)。E组和F组、C组和D组两两比较,前组的肿瘤细胞胞质可见较多的浅棕黄色颗粒沉着,后组的肿瘤细胞胞质中可见大量棕褐色颗粒沉着(P<0.05)。4 Western blot检测LIMK-1蛋白:A组与C组、E组比较,A组的肿瘤细胞中LIMK-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小于C组和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F组比较,B组的肿瘤细胞中LIMK-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小于D组和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F组、C组和D组两两比较,前者LIMK-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小于后者(P<0.05)。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ofilin-1蛋白结果显示:A组、B组、C组、D组、E组、F组六组移植瘤肿瘤细胞胞质均中可见大量的棕褐色颗粒沉着,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罗格列酮能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2.瘤内注射LIMK-1沉默基因慢病毒颗粒在体内能稳定表达,且能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3.LIMK-1基因沉默与罗格列酮具有协同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4.罗格列酮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可能与下调LIMK-1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