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调度的配方管理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量生产过程主要用于生产小批量、多品种、高价值、系列化的化学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等行业。批量生产过程最重要的特点是其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利用已有的相同生产装置,采用不同的配方,灵活配比不同的原料,改变相应的生产工艺来生产不同的产品,从而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柔性。但是批量企业的柔性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产调度,配方管理和配方切换的效率。目前,化工批量生产调度问题的研究还不完善,没有较为成熟的用于自动优化调度的一般方法。现有研究方法都是基于数学模型建立在确定的和静态的情况下,无法处理化工批量生产系统中的不精确知识,而且无法满足动态调度的需求,降低了批量生产企业的柔性。在配方管理,配方切换方面,目前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利用DCS中已有的标准控制及辅助功能模块,手工编写配方程序,当配方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编写配方程序,费时费力,降低了生产线的柔韧性。另一种是专业的配方管理应用软件,行业局限性大,可移植性差,仅适用于固定的配方管理,无法完成动态调度的配方自动切换。因此在分析批量生产柔性需求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现有监控组态软件和配方管理模型,遵循ISA S88标准,针对批量生产企业的动态调度及配方管理需求,构建了基于动态调度的新型配方管理组件,用于实现批量生产的动态调度,配方管理及配方的自动生成。本文设计了基于动态调度的配方管理模型用于描述批量生产和配方的数据结构。目的在于集成化地为批量生产企业的短期生产计划和动态调度提供数据支持,利用这些数据实现目标的自动优化,根据优化的动态调度方案,自动生成配方程序,提高配方及批量生产的切换效率。为了实现动态调度的自动化,本文提出了多目的批处理过程动态调度的混合整数规划算法。建模采用连续时间描述,将任务和设备分配表达为两类0-1变量。减少了模型的整数变量,提高模型的求解效率,此外,根据批量过程和所建数学模型的特点,本文还提出了动态调度任务集界定等改进方法,近一步减小了模型的规模。仿真验证表明,新型配方管理模型对于动态调度问题求解速度快,尤其对包含多个相同批次的动态调度问题求解效果尤为显著。新型配方管理模型的实现,采用面向对象软件设计方法,以Visual Basic为开发工具,完成了模型的各项功能,同时提供完善的接口,方便外部调用。最后给出了新型配方管理组件结合DeltaV生产控制系统进行灵活批量生产的具体方法,实现了批量过程的动态调度、控制及操作的一体化,较好地满足了批量生产企业的柔性需求。
其他文献
医学图像配准为医生利用多种模态的医学图像信息、提高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打下了基础,是近年来图像处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研究基于互信息的医学图像配准算法,
人类所有的科技成果几乎都不同程度的应用了电力电子技术,各种功率变换器在工业、航天等领域的开关电源中得到广泛应用,与其相关的建模及控制方法的研究也经过了快速发展,但其至今仍然是研究人员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功率变换器是一个非线性时变的系统,具有复杂的动态特性,但许多建模方法具有物理概念不清或者建立模型困难等缺点,传统的线性控制方法无法满足强非线性的系统。在各种变换器中,人们对AC/AC变换器研究相对滞
本人学位论文工作紧密结合由无锡大禹科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与盐城市康盛生态农业园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申报并获准承担的2009年江苏省省级现代服务业(软件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
遥操作技术拓宽了人类在危险或者恶劣环境下作业的范围,它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目前机器人领域中比较前沿的热点研究内容。巡检小车作为移动机器人的一个分支,具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盛行,迫切要求企业制造出短周期、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以提高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在产品的实现过程中,产品质量是设计出来
随着嵌入式导航系统应用的日益广泛,人们对于使用嵌入式导航系统产品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其市场也在不断扩大。伴随着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新的发展建设阶段,中
无轴胶印机是一个多变量耦合的非线性系统,胶印质量受水墨平衡、印品张力、机组同步性能等多种因素制约,控制复杂且难度大,实际印刷生产中,大多靠经验手动调节,生产效率低,废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希望在人机交互过程中,计算机能够拥有情感。而人脸表情识别是情感计算、智能人机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心理
无人水面船(Unmanned Surface Vehicle, USV)作为水上机器人的一种。由于其续航能力强、智能化以及多任务等优势,使得它能够在如勘探石油、气象监测、运输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
在SOC时代,工艺演进使芯片系统可以高度集成,也给模拟电路的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供电电压持续降低;工艺特征尺寸按比例缩小,晶体管的本征增益也随之减小;电容的匹配性也随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