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拟以中国人群为基础,用PCR-RFLP技术分析CYP3A5和MDR1的基因型在健康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中的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对早期和稳定期肾移植病人的CYP3A5和MDR1基因多态性及环孢素A血药浓度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期探讨CYP3A5和MDR1的多态性对环孢素A应用的影响,旨在提高环孢素A的疗效,降低毒副反应,为制定合理的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部分细胞色素CYP3A5基因型研究。
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CYP3A的活性分布差异很大,就中国人群而言其主要的遗传学因素是CYP3A5*3等位基因突变。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有11.6亿,占总人口的91.59%,而维吾尔族总人口共有160万,哈萨克族总人口共有110万。与汉族不同,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属于高加索人种。健康人群中该基因突变的分布是研究CYP3A5基因型与药物代谢关系的基础。在本研究中采取PCR-RFLP的方法检测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CYP3A5*3的基因型。
目的:
研究健康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CYP3A5的基因多态性,并与其他种族进行比较,明确种族差异。
方法:
用PCR-RFLP的方法检测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CYP3A5*3等位基因突变位点的分布情况。计算各民族基因型频率,并验证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用x2检验比较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以及已报道的其他民族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
结果:
CYP3A5*3在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三个民族中最常见的基因型是*3/*3,频率依次为汉族(50.4%)、维吾尔族(76.1%)和哈萨克族(70.9%)。经检验,这些基因型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汉族木*1/*1与*1/*3基因型总和的频率(49.5%)显著高于维吾尔族(23.9%)和哈萨克族(28.9%);而后两者之间没有差异。CYP3A5*3在汉族中的发生频率显著低于美国高加索人、荷兰人和西班牙人(P<0.05),高于美国黑人(P<0.05);而在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中的发生频率则显著高于汉族人、日本人和美国黑人(P<0.05),与美国高加索人、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CYP3A5*3基因型频率有明显的种族差异。汉族的发生频率与其他亚洲人相似,与高加索人差异显著;而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发生频率介于亚洲人和高加索人之间,更接近高加索人的频率。
第二部分多药耐药基因的基因型研究。
药物转运体P糖蛋白(P-gp)是多药耐药基因(multidrugresistance1,MDR1)的产物。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P-gp的活性分布差异很大,目前报道的主要遗传学因素是MDR1等位基因突变,常见的突变位点为C1236T、G2677T/A和C3435T。健康人群中MDR1基因突变的分布是研究MDR1基因型与药物代谢关系的基础。在本研究中采取PCR-RFLP的方法检测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MDR1的基因型。
目的:
研究健康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MDR1的基因多态性,并与其他种族进行比较,明确种族差异。
方法:
用PCR-RFLP的方法检测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MDR1等位基因突变位点的分布情况。用PHASEV2.1软件对三个突变位点MDR11236-2677-3435进行单倍体型分析。计算各民族基因型频率,并验证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用x2检验比较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以及已报道的其他民族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
结果:
1.汉族MDR1C1236T、G2677T/A和C3435T发生频率和MDR11236-2677-3435单倍体型的发生频率在男性和女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2.汉族的MDR1基因型和单倍体型分布与高加索人相比有显著差异,就MDR1-1236而言,汉族TT基因型(48.4%)显著高于高加索人(16.4%,P<0.01);等位基因T在汉族人群中的频率(66.0%)也显著高于高加索人(41.0%,P<0.01)。就MDR1-2677而言,汉族GG基因型(51.6%)显著高于高加索人(30.9%P<0.01)。汉族中最常见的单倍体型依次是单倍型CGC,发生频率为24.7%;单倍型TGC,发生频率为22.7%;单倍型TTT,发生频率为22.2%;以及单倍型TGT,发生频率为16.2%。其余单倍型TTC、CGT、CAC、CTC、CTT和TAC的发生频率均少于5%。高加索人中最常见的单倍体型是单倍型CGC、TTT和CGT,频率分别为38.2%、41.4%和12.8%,其余单倍型TTC、TGC、TGT、CAC、CTC、CTT和TAC的频率均小于5%。
3.MDR1-3435在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中基因型分布有显著差异。汉族CC基因型的频率(21.1%)显著高于维吾尔族(6.8%,P<0.01)和哈萨克族(9.1%,P<0.01)。而后两者之间没有差异(P=0.412)。MDR1C3435T的T基因在汉族中的发生频率显著低于美国高加索人(P<0.05),高于美国黑人(P<0.05);而T基因在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中的发生频率则显著高于汉族人、日本人、韩国人和美国黑人(P<0.05),与美国高加索人相比则没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汉族的MDR1C1236T和G2677T/A基因型和单倍体型分布与高加索人相比有显著差异,而男性和女性之间没有差异。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MDR1-3435基因型频率有明显的种族差异,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发生频率介于汉族和高加索人之间,更接近高加索人的频率。
第三部分,全血中环孢素A的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和肾移植病人药动学的研究。
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是是一种作用很强的高效免疫抑制药。但环孢素A有效治疗阈值窄,口服吸收不完全,代谢个体差异大,因此,在进行药动学研究时需要建立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的分析方法来检测环孢素A的全血浓度。地尔硫卓能抑制肝脏CYP3A酶,竞争性抑制环孢素A的代谢。随着对P-gp研究的深入,发现地尔硫卓和环孢素A一样是P-gp的底物,地尔硫卓可能是通过竞争性抑制P-gp的原理增加了环孢素A的吸收。
目的:
建立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的HPLC法检测环孢素A浓度,并进行验证;用自身对照的方法研究地尔硫卓在肾移植病人中对环孢素A谷浓度、达峰时间、峰浓度和AUC0-12的影响。
方法:
建立环孢素A的王HPLC液相方法和全血样本萃取方法,进行全面的方法学验证;用两种方法测定38例病人60人次的全血环孢素A浓度两次,一次用本实验建立的HPLC法,另一次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采用的FPIA法;绘制20例病人25人次的药时曲线;测定5例自身对照病人合用地尔硫卓前后的环孢素A的12小时内的药时曲线,分析合用地尔硫卓前后环孢素A的药动学差异。
第四部分,细胞色素P4503A5的基因型和多药耐药基因的基因型及单倍体型在极早期肾移植病人中与环孢素A浓度相关性的研究。环孢素A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免疫抑制剂之一,也是临床上需要常规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药物之一。环孢素A不仅要被CYP3A代谢,同时又是P-gp的底物,CYP3A5和MDR-1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导致服用相同剂量环孢素A在不同个体间产生极大的浓度差异,从而使有的病人因为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过低引起急性排斥反应,而有的病人则因浓度过高产生不良反应。
目的:
旨在研究处于肾移植术后早期病人的CYP3A5和MDR1基因多态性对不同个体口服环孢素A出现药物代谢差异的影响,以期为病人在移植后刚开始给药时提供指导。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术后早期病人的血药浓度情况,用PCR-RFLP的方法检测病人CYP3A5*3和MDR1常见等位基因突变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并用PHASEV2.1软件对三个突变位点MDR11236-2677-3435进行单倍体型分析,研究基因型和单倍体型在术后早期对环孢素A浓度的影响。
第五部分,细胞色素P4503A5的基因型和多药耐药基因的基因型及单倍体型在稳定期肾移植病人中与环孢素A浓度相关性的研究。影响肾移植病人稳定期环孢素A浓度的因素有年龄、体重、药物相互作用、食物等许多非遗传因素,但是遗传因素引起的药物反应和处置的个体差异相比其他因素而言是更为稳定和可以预测的。因为可以尽量排除或控制生理及病理因素的影响,对处于肾移植术后稳定期病人的基因型与环孢素A浓度的关系的研究可以更为客观的反应出遗传多态性与药物代谢的关系。
目的:
旨在研究处于肾移植术后稳定期的病人的CYP3A5和MDR1基因多态性对不同个体口服环孢素A产生药物代谢差异的影响,以期为病人在移植术后稳定期的给药提供指导。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术后稳定期病人的血药浓度情况,用PCR-RFLP的方法检测病人CYP3A5*3和MDR1常见等位基因突变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并用PHASEV2.1软件对三个突变位点MDR11236-2677-3435进行单倍体型分析,研究基因型和单倍体型在术后稳定期对环孢素A浓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