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属于自己的房间——李碧华小说艺术风格初探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wh14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新女性的写作视角.李碧华赋予她笔下的人物—那些生活在旧世中的、敢爱敢恨的美丽女性以坚强而丰富的内心、个性的独立与爱情的自由.她们可以把前世的未了情缘转成今生里的寻找,也可以是在远逝的历史风烟中为爱痴狂.传统中的男权话语在她的笔下崩溃,男性形象被弱化,与那些柔弱而坚强的女子比较显得相形见绌,成了故事的注脚.第二章:新历史的视角转换.作家在一个边缘的语境中对历史进行重读与解构,她瓦解了所谓的正史、大事件和宏大叙事,认为历史中的帝王将相所建立起的政治权威和统治秩序都隐瞒了阴谋、屠戮的真相.她消解了权威和政治,是对传统文本的彻底颠覆.第三章:叙述话语的传奇性:时空的幻化与超越.作家试图从时间机制与空间机制两个方面,把时空回旋逆转,将时间和历史分成若干段,将现实与历史交差、混融、并置,是对文学表达形式的新鲜尝试.第四章:情感畸变中的人性逼问.李碧华善于写历史中的人性的堕落,借助写人性来反观历史.她把人物置于飘逝的历史中、病态的社会下,让生存的困境对其进行威压,然后一点点地榨出人类本性中的丑恶、自私和欲望,关注的是社会大背景之下的个体生存,体现了她创作的深刻性.第五章:文本中传统与现代的互涉与戏仿.李碧华喜欢在文本中套用文本,用诙谐、幽默甚至是荒诞的语言,所引用的文本是故事或传奇,与作家笔下的真实文本形成对照,虚实相生.两种文本代表不同的价值判断,从而形成强烈的反讽效果.第六章:游离于雅与俗的边缘.李碧华的创作是雅与俗的结合体,雅的是语言和内涵,俗的是与大众传媒联合的形式,为适应文化消费市场的需求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写作技巧.这两种因素的结合应当是文学自身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最佳状态.
其他文献
本论文《森林之舞:后殖民语境下的索因卡剧作研究》旨在研究尼日利亚黑人作家、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沃勒·索因卡(Wole Soyinka)戏剧作品的后殖民文化特征。 后殖民主义
魏晋时期的中国和高丽时期的朝鲜,两个国家都经历了政权的交替,政治上的动荡和高压统治,使文人对现实失去信心,不在政途上寻找人生的归宿,而更多的把自己的理想和对自由的渴望以及
加拿大著名学者诺斯洛普·弗莱是20世纪西方神话批评学派的集大成者。目前,国内对弗莱理论的认识尚不够深入和全面。本文的主旨即以他的神话理论为中心,全面评介弗莱的批评理论
该文分四个部分分别论述了林庚白的生平、文学思想、旧体诗词创作以及新诗的创作与主张.第一,该文生平介绍部分主要以林庚白身处的社会政治历史为基线,论述其家世背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