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有机改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影响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gfu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上的一种常见病害,对黄瓜的产量危害较大。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有机改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并对其防病机理进行研究,以期为黄瓜霜霉病的无公害防治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和思路。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7种有机改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7种有机改良剂中,以几丁质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62.23%,豆秸粉和绿肥次之,防效分别为58.76%和51.60%。通过分析不同有机改良剂处理后土壤和根际微生物区系,结果表明:有机改良剂对土壤和根际微生物区系(包括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和优势种)的调节作用愈大,防效愈好,其根际微生物的数量相对较多,微生物区系组成也更为复杂;有机改良剂处理过的土壤中,微生物的优势种也发生相应变化,如防效较好的几丁质和豆秸粉处理土壤后,黄瓜根际真菌中常见的优势种为葡萄穗霉(Stachybotrys Chartarum)、鲜绿青霉(Penicillium viridicatum)、淡紫色拟青霉(Paecilomyceslilacinus)、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和枝顶抱霉(Acremonium kiliense)等,而防效较差的饼肥和粪肥等处理和对照中,黄瓜根际真菌中的优势种为冻土毛霉(Mucor hiemalis)、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葡萄穗霉(Stachybofrys chartarum)和鲜绿青霉(Penixilliumvridicatum)等。对黄瓜根际真菌和放线菌区系各成员对黄瓜霜霉病菌抑制作用的结果表明,防效较好的处理中,对霜霉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真菌和放线菌的比率都明显高于对照。不同有机改良剂浸出液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游动孢子和菌丝的生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表明:有机改良剂通过提高黄瓜根际和土壤中具有抑菌作用的真菌、放线菌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对病原菌的直接抑菌作用来降低土壤中病原物的初始菌量。通过分析初花期和初果期黄瓜植株中的酚类物质(二元酚)和糖类物质(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有机改良剂处理后,黄瓜叶内、根内的酚类物质含量在显著增加,同一处理初果期的酚类物质含量都高于初花期,叶内酚类物质含量都高于根内。绿肥使初花期和初果期瓜株根内糖类物质含量明显增加,稻壳使初果期瓜株根内糖类物质含量增加较多;在初花期,各处理使叶内糖类物质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初果期,所有处理使叶内糖类物质含量降低。总体看,有机改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与瓜株组织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糖类物质含量的关系不明显。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储蓄水平的不断提高,理财需求也日益提高和多元化,各大商业银行推出类型丰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客户数量庞大,显示出不同的消费特征
服务质量是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的法宝。酒店一线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行为会极大地影响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高质量的内部服务是酒店一线服务人员为顾客提供高质
微山县南四湖水面面积大,沿湖周围多为浅水域,水流缓慢,水草茂密,小鱼虾、螺蛳,水蛤等水生物众多,形成了一个大的天然牧场,适合放牧鸭群。微山麻鸭经若干世代的群众选育,培育
小鹅瘟也称为鹅细小病毒感染,是初生雏鹅或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其病原为鹅细小病毒。本病是1956年在我国扬州首先发现,并定名为小鹅瘟。1965年后,德国、荷兰、匈
许浑是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也是晚唐诗坛一位倍受褒贬毁誉的诗人。许浑诗歌作品多、有特色、影响大,尤其是他的咏史怀古诗,是其诗集中最具光华的部分。但学界至今无人对
蛋鸡沙门氏囷病和大肠杆囷病 是由不同病菌引发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本文主要介绍了这两种病菌传染病的 发病症状及病变特征,采用科学的诊断 方法,了解该病发生、发展及流行规
<正>医疗服务属于高风险行业,医疗纠纷的发生在各国都很普遍。据美国科学研究院医药研究所发表的报告显示,美国每年因医疗事故死亡的患者高达4.4万~9.8万。照此推算,美国一名
冬季日照时间短,气温较低。太仓市地处长江流域,冬季以湿冷为主,空气湿度较高。因气候环境的变化,鸡群容易遭遇较大的应激反应。而且冬季湿冷的环境中,病毒比较活跃,加快了各
严冬会影响种鹅的产蛋性能,温度管理不好,浪费饲料,还将减少鹅抵抗疾病的能力;温度过高也会使鹅脱毛。营养供应及饲养密度也对生产性能影响较大,文章具体介绍有关的科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