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分型对子宫腺肌病治疗方式选择的临床指导意义的研究

来源 :青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524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根据Yohei Kishi提出的子宫腺肌病的核磁共振(MRI)分型,通过收集并比较该分型Ⅱ型、Ⅲ型病灶<4cm和Ⅲ型病灶≥4cm的子宫腺肌病患者采取不同术式切除子宫腺肌病灶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评价指标,分析核磁共振(MRI)分型对临床确定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式的指导价值。方法:2013年3月~2020年3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通过手术治疗,且子宫腺肌病的诊断都是在手术之后经过病理确诊的患者158例,失访18例,实际入组14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检查盆腔MRI及血清学检查。将患者手术前的一般情况、手术治疗的过程、出院之后状况的随访都详细的收集并进行整理。将入组病例根据MRI分型进行分组,Ⅱ型50例,Ⅲ型90例,其中Ⅲ型根据子宫腺肌病灶大小分为直径<4cm组(42例)和≥4cm组(48例)。按照对这些患者选择的不同手术方式,把研究的病例分成腹腔镜组和经腹组,其中Ⅱ型腹腔镜组26例、经腹组24例;Ⅲ型中直径<4cm病例腹腔镜组22例、经腹组20例,直径≥4cm病例腹腔镜组20例、经腹组28例。对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组病例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术前一般情况、术后随访临床疗效(子宫大小、月经量、CA125等)还有手术之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疾病、术前痛经或者其他症状的复发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比较,分析不同分型应采取的适宜的手术方式。结果:1.术中出血量比较,Ⅱ型经腹组与腹腔镜组,差异不显著(P>0.05)Ⅲ型病灶<4cm和Ⅲ型病灶≥4cm病例经腹组均少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Ⅱ型、Ⅲ型病灶<4cm病例经腹组均长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病灶≥4cm病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比较,Ⅱ型和Ⅲ型病灶<4cm病例两组无差异(P>0.05),Ⅲ型病灶≥4cm病例经腹组少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最高体温、腹腔引流液量比较,Ⅱ型、Ⅲ型病灶<4cm和Ⅲ型病灶≥4cm经腹组与腹腔镜组无差异(P>0.05)。2.观察术前、术后6月、术后12月子宫体积、痛经评分、月经量及CA125水平等指标,Ⅱ型、Ⅲ型病灶<4cm病例、病灶≥4cm病例术后与术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子宫体积比较,Ⅲ型病灶≥4cm病例经腹组小于腹腔镜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子宫体积、痛经评分、血清CA125水平比较,在Ⅲ型病灶≥4cm病例中经腹组与腹腔镜组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和Ⅲ型病灶<4cm病例两组间无差异(P>0.05)。3.Ⅲ型病灶≥4cm病例腹腔镜组术后12月复发率35.00%(7/20),经腹组复发率7.14%(2/28),经腹组腹明显小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和Ⅲ型病灶<4cm病例经腹组与腹腔镜组复发率无差异(P>0.05)。结论:1.子宫腺肌病患者术前行MRI检查,有利于明确病灶部位,根据病灶大小及与肌层的关系制定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2.MRI分型Ⅱ、Ⅲ型子宫腺肌病患者,病灶切除术后12月临床疗效明显,与术前相比,痛经情况、子宫体积、月经量、血清CA125水平均能得到明显改善。3.Ⅱ型、Ⅲ型病灶<4cm子宫腺肌病两种术式术后12月内疗效相当,无论经腹病灶切除术还是腹腔镜病灶切除术都可取得明显的临床效果。但是经腹手术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长于腹腔镜手术。4.Ⅲ型病灶≥4cm子宫腺肌病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病灶切除可能不彻底、操作相对困难。在术后随访12月期间,观察经腹组的临床疗效明显要比腹腔镜组更好、而且观察到经腹组的复发率也比较低。说明对于病灶≥4cm较大的Ⅲ型子宫腺肌病,行经腹病灶切除术可能更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结合围手术期状况、手术医师操作经验、远期效果综合考虑,制定最优的治疗方案。5.本研究受研究条件等各种因素的限制,而且样本的数量也比较少,部分研究数据受患者主观影响比较大,研究结果可能会因此出现偏差。对于两种术式远期的疗效、手术之后的并发症和症状的复发情况等需要有大样本、更长时间的观察和随访。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在缺血性脑卒中不同时间脑、心肌、骨骼肌的表达水平,为研究TFAM对缺血性脑卒中脑、心肌、骨骼肌生理病理影响及过程提供线索。方法:按照随机原则,纳入45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将大鼠按不同实验内容分三个组,每组15只大鼠。对照组(Control)不予处理,正常饲养;假手术组(Sham),处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3级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关系,为预防和诊断肾脏早期损害提供参考依据,为保护心脑血管等提供新的方向。方法:随机选取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住院的107例原发性高血压3级患者作为高血压组,完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护(ABPM),记录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 SBP),根据公式计算平均真实血压
目的:运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及因子分析法,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常见证型专家咨询表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形成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诊疗规范。方法:基于前期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结果,以聚类分析所建立的证型资料库中所有证型,建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型专家咨询表,通过两轮网络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并根据Excel及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运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及因子分析法形成高原红细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低压低氧对大鼠脑组织HIF-1α、AQP4和紧密连接Claudin-5、Occludin、ZO-1的表达和形态学变化,探讨急性低压低氧对大鼠血脑屏障相关连接蛋白和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48只,将其随机分成4组,具体包括:对照组、7000 m低压低氧24 h组、48 h组和72 h组。各低氧组于低压舱中模拟海拔7000m(305 mm Hg,PO2 63.7 mm H
目的:评估术前CEA与SIR的联合作用对胃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至2016年12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行根治性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实验组),采用Cox单多因素分析影响胃癌预后的相关指标,并基于CEA和NLR建立新的预后评分系统CNLR,通过建立nomogram、Time-ROC曲线评估CNLR对胃癌预后的预测价值,并运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数据进行外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探讨益生菌及益生菌制品干预治疗绝经女性(Postmenopausal woman,PMW)骨质疏松、骨量低下等骨量丢失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证据支持。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万方等数据库,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以口服益生菌或益生菌制品作为单一或补充治疗绝经后骨量异常,并以骨密度(Bone mineral
目的:探索分析假饲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 C)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法,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日间手术(Ambulator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 ctomy,ALC)的发展与推广提供一个思路。方法:本次研究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腹部腔镜外科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入住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乳酸动力学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对患者的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及临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多因素Cox统计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28天临床结局的危险因素,并计算风险比(HR)。采用Kaplan-Mei
目的探究高海拔地区居民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的变化趋势,以及右美托咪定对高海拔环境生活的人群单肺通气过程中肺内分流比例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队列研究,将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60例以随机数表分为两组,A组(n=30)以右美托咪定作为干预措施,诱导前以1μg/kg10min静脉推注,随后改为以0.5μg/kg/h泵注,术前0.5 h停止泵注;B组(n=30)以同样方法输注0.9%Na Cl溶液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突然,治疗时间窗短,预后差,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负担。线粒体是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来源的主要细胞器,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拷贝数是反应线粒体生物合成的重要标志物之一。因此我们猜想mtDNA拷贝数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可能存在某些联系。本研究主要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