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环境认知对化肥农药容器物处理意愿影响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j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肥农药容器物作为农业生产垃圾之一,在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其产生数量较少、相对比较分散的特性使农民对其的处理行为上也比较随意,但是化肥农药容器物本身的难解性以及容器物本身化学物质的残留对农村生态环境和人们身体的健康都有潜在的危害,所以对于化肥农药容器物合理处理很值得我们重视起来。本文从农民环境认知的视角出发,构建出农民环境认知对化肥农药容器物处理行为意愿影响的理论框架,其次,在对化肥农药容器物处理意愿的研究上,笔者结合调研数据,设立规定情景假设的条件下提出关于化肥农药容器物处理行为假设,对农民关于化肥农药容器物是否原理合理处理的意愿展开分析。本文以河南省驻马店市余店镇的七个村的400位农民为调研对象,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对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出影响农民环境认知状况的具体因素,最后基于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判断出环境认知对化肥农药容器物处理意愿影响的具体因素。针对研究主题,将农民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务农年限、是否为村干部、家中是否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家庭耕地面积、劳动力人数以及非农收入占比情况共9个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将环境认知即农民对化肥容器物,农药容器物对于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的危害以及如果合理处理化肥农药容器物对环境带来的影响5个因素作为关键解释变量,将有相关政策推动、周围群众效应、相关基础设施建设3个模拟情景假设下农民对化肥农药容器物是否愿意合理处理的意愿分别作为被解释变量,为了更深入研究农民环境认知对化肥农药容器物处理意愿的影响分析,本文还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农民环境认知对其化肥农药容器物处理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效果有农民务农年限具有负向作用、受教育年限具有正向作用、是否为村干部身份具有正向作用、非农收入占比具有负向作用、家中是否有大学以上学历人群具有正向作用、耕地面积具有负向作用。通过对河南省驻马店市余店镇七个村的农民对化肥农药容器物处理意愿的研究结论,最后提出对策建议。改善农民的农业种植模式,对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的耕地状况进行统一管理;调整农业劳动力在农业种植中的投入精力;提高农民对化肥农药容器物的环境认知水平;加强关于化肥农药容器物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化肥农药容器物有规划、有目的、有条理的处理;加强化肥农药容器物合理处理行为的宣传力度;加大对化肥农药容器物合理处理行为的政策补贴力度,建立健全政府政策补贴体系,促进农民对化肥农药容器物合理处理的积极性,建设生态宜居的农村生活环境。
其他文献
白细胞分类记数是临床检验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形态学的白细胞识别分类的自动化问题一直是众多学者致力于解决的难题.在细胞图像分割、白细胞特征提取、白细胞特征选择后,用S
恒虚警处理是雷达信号处理过程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其目的是保证在目标检测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虚警率。一般的恒虚警处理是以杂波分布特性为先决条件,不同的杂波分布对应不同的恒虚警处理算法。并且一种恒虚警算法即使在同一杂波分布下也很难在不同环境中同时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因此,研究杂波的分类识别与自适应不同环境的恒虚警算法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通常瑞利杂波、对数正态杂波、威布尔杂波以及K分布杂波是雷达系统处理
随着国家智能电网战略的全面实施,越来越多的变电站采用巡检机器人来提高巡检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工成本。由此,对国内外现有巡检机器人产品与研究成果进行调研与对比分析,提出一种能够适应狭窄水泥路面、带云台升降功能和自动充电装置的新型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方案,并对其进行结构设计、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稳定性分析,实现了机器人的自动对接充电与运动控制功能。首先,根据巡检机器人总体设计要求,制定了巡检机器人的主要参
当代青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弘扬者、创新者、践行者。因此增强当代青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有利于当代青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增强当代青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当代青年成为弘扬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行者。新时代背景下,当代青年能够客观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重要功能和当代价值,基本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由于当代青年自觉认知和
艺术贵在创新,而创新必须基于继承和借鉴,民间工艺中的苗族染织技艺其巧妙的创作思维、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基本艺术规律对于现代艺术设计与教学仍有极其珍贵的借鉴与参考价值,并
本文应用控制理论分析了非线性摩擦力因素对机械手电机侗服控制系统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对非线性摩擦力补偿及改善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期刊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发展持续增快,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舞台上开始占据重要地位。十九大以来,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增幅很大,基本与世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持平。此外,中国正在进行经济大转型,努力发展知识经济和创新经济。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贯彻发展新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明未来经济发展中“创新”是重点。企业发展需要不断研发创新,建立垂直管理层级,从而走上企业特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