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青海地区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延迟就诊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早期就诊与延迟就诊的预后差异,对相关因素提出改进方法,提高青海地区急性脑卒中早期就诊率。方法:纳入2017年10月~2018年8月于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患者于入院时完善NIHSS评分、BI评分,在1-3天内完成延迟就诊因素调查问卷填写,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发病相关情况、发病时的处理,既往史、家族史、是否意识到脑卒中、是否知道为脑卒中高危人群等,入院10天及6个月随访时分别再次行NIHSS评分、BI评分。按照入院时间是否在发病6小时以内将患者分为早期就诊组和延迟就诊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预后,并整理分析相关数据。结果:共纳入病人477例,其中缺血性卒中366例(76.73%),出血性卒中111例(23.27%)。青海地区急性脑卒中平均就诊时间为(40.90±61.40)h,中位数11h,总体平均年龄(64.13±12.58)岁,男性293名,女性184名。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脑卒中类型、发病前状态、发病地点距医院距离、发病后采取的措施、到达医院的方式、肢体麻木、口角歪斜、语言障碍、意识障碍、首发症状≥3个、意识到脑卒中以及知道为脑卒中高危人群等延迟就诊组与早期就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可能的延迟就诊影响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发病地点距医院距离(OR=2.013)、首发症状无意识障碍(OR=2.134)是青海地区急性脑卒中延迟就诊的独立危险因素,出血性卒中(OR=0.293)、拨打120急救电话(OR=0.078)、通过120急救车入院(OR=0.153)、意识到脑卒中(OR=0.137)、知道为脑卒中高危人群(OR=0.079)的患者可能就诊更及时。患者入院与入院10天NIHSS评分差值、BI评分差值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与6个月随访的NIHSS评分差值、BI评分差值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青海地区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地点距医院较远、首发症状无意识障碍可能容易出现就诊延迟,出血性卒中、拨打120急救电话、通过120急救车入院、意识到脑卒中、知道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患者可能就诊更及时。2、急性脑卒中早期就诊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可能优于延迟就诊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