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轴承钢的组织与腐蚀行为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meal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锈轴承钢广泛用于化工、石油、食品和船舶等工业中,一直以来其机械性能和力学性能备受关注,耐蚀性能研究较少,而腐蚀直接导致轴承钢的力学性能大大降低。因此,本论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电子能谱(EDS)、电化学实验和盐雾实验等方法,对轴承钢在NaCl溶液中组织与点蚀行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组织分析结果表明,B1试验钢组织为马氏体组织特征,马氏体束间分布有均匀的析出相。F2和F3试验钢基体组织以马氏体为主,内部分布有大小均匀的析出相。在F2中能谱分析表明,析出相中Mo含量为基体的6倍左右,Co含量略低,同时在基体中观察到白色块状物。N80、N100和N200试样中,析出相较多,并有长大迹象。其中,N80析出相有长大成块的趋势;N100局部区域析出相长大并连接成线,并在局部位置有聚集的趋势;N200中具有多晶组织特征,析出相分布于晶界和晶内。电化学腐蚀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所研究钢种在3.5%NaCl溶液中均能发生自然钝化并具有较好再钝化能力,腐蚀电位在-0.5V左右,钝化电流密度数量级为10-5A/cm2,点蚀电位介于0.3-0.45V之间。点蚀孔SEM和EDS分析表明,析出相大小、分布等对样品的点蚀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析出相聚集区和Mo偏聚区或Mo金属间化合物成为了点蚀诱发位置。盐雾腐蚀试验结果表明,B1、F2、F3试样出现锈斑的时间在24-32h时间段附近,而N80、N100、N200试样出现点蚀的时间在200h之后,部分试样至实验结束时也未出现肉眼可见的锈斑,N100、N200试样的锈斑出现时间约为B1、F2、F3试样的十倍。从试样的腐蚀特征上来看,B1、F2、F3的锈斑明显较大,锈斑出现位置的腐蚀区域由点蚀孔扩展后连起来形成的,而N80、N100、N200的锈斑出现的腐蚀区域主要还是由单个点蚀孔扩展形成的。盐雾实验中锈层拉曼光谱试验分析表明,F2试样的锈层明显被氧化的较为充分,锈层中只含有α-Fe2O3,含有一定量的高价铬酸根离子;F3试样的锈层成分主要以γ-FeOOH和δ-FeOOH为主,并且含有较低价的铬酸根离子;B1试样中,锈层主要以α-Fe2O3,Fe羟基氧化物和铬酸盐为主。
其他文献
高强度TRIP钢作为先进高强度钢的典型代表,具有独特的优势-相变诱发塑性。用其制作汽车钢板可以减轻汽车的重量、降低汽车的燃油消耗和排放,同时提高汽车的安全性,是一种非常
<正>问题怎样确定我们正在开发的化学候选物是正确的? 治疗指数如何? 药效的剂量反应性如何?安全性怎样?如何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给药?
会议
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事件)是发生在早新生代的一次极端碳循环扰动和全球变暖事件,主要表现为大气CO2浓度快速增加和全球增温。研究显示该时期全球地表温度增加了5~6℃,高低
铝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耐蚀性好、成型性好、资源丰富、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在航空航天、船舶、核工业及兵器工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以及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飞机机体
我国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大力发展超超临界燃煤火电技术,尽可能提高电厂效率,是当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最现实有效的途径。高温材
为了推进BIM技术的应用,必须全面综合地了解BIM技术的实施情况。而如何科学、客观地对BIM成熟度进行量化评价,已成为建筑业借助BIM实现转型时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现代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电视为首的资讯传播方式已经逐步让位于互联网信息,传统的播音主持也渐渐失去了关注度。面对这样的
高层建筑具有高度较高、层数多、体型繁杂、结构类型多样化、施工难度很大等特点,对施工技术要求高,施工工序复杂,周期长,结构自重大,有很多交叉作业,它的设计依据和受力特点
高中区域地理课堂教学是困扰高中地理教师的普遍难题,传统区域地理课堂中侧重于区域空间地理事象描述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学生地理学习的需要,也难以适应高考区
新中国成立以来,来华留学教育几经波折,取得一定成果。目前,我国来华留学教育仍然存在留学生占在校生比例低,国际化程度不理想;生源地过于集中,缺乏对发达国家留学生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