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痰湿体质肥胖的临床疗效,及其治疗的作用机理。方法从台湾黄耆中医诊所的病患中,痰湿体质诊断标准是参考王琦教授《中医体质学说》肥胖人痰湿体质评分标准为依据;肥胖症的诊断标准是参考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肥胖的诊断及疗效评估标准》,既符合痰湿体质又符合肥胖症诊断标准者,共收集6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组为埋线组、中药组。以30例做为穴位埋线治疗组,另以30例做为口服中药对照组。穴位埋线组每7日埋线一次,选用足三里、丰隆、天枢穴进行穴位埋线。口服中药给予科学浓缩中药粉:防己黄耆汤、二陈汤,嘱咐患者1天服药早晚2次。两组进行实验研究持续60天,定期测量体重、腹围、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率(F%)等肥胖相关指标的影响,以科学量化的评价穴位埋线减重疗法对痰湿体质肥胖的临床效果。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所有数据检测结果用(x±s)表示,计量数据治疗前后自身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结果透过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分析,可知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其中,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为79.66%,口服中药组总有效率为23.33%,穴位埋线组较口服中药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减脂与减重有效人数分布显示:减脂有效例数中穴位埋线组有效人数比率较多,且有显着性差异(P<0.05)。减重有效例数中穴位埋线组有效人数比率较多,且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体重和体重指数均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以穴位埋线组较口服中药组治疗后体重、体重指数下降较明显,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体脂百分率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穴位埋线组治疗后体脂百分率较口服中药组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腰围、臀围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口服中药组降低较不明显,穴位埋线组较口服中药组有缩小,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与口服中药来治疗痰湿质肥胖均有减重、减脂的良好效果。其中以穴位埋线疗法减重与减脂效果较明显,而穴位埋线具有塑身缩小腰臀围的趋势,故整体的评价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痰湿质肥胖优于口服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