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证据保全制度研究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_00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证据伴随网络犯罪和侵权行为而产生,是行为人在网络世界中遗留的案件信息。由于网络证据具有虚拟性、易删除性等特点,司法实践中如何有效保全网络证据存在极大的困难。理论上对网络证据保全的理论研究存在着不足;特别是,我国网络证据保全程序的缺失,网络证据保全的效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这些因素将极大阻碍网络证据保全制度的科学构建。鉴于此,笔者依托诉讼法、证据法学的基本原理,从网络证据保全概念的提出到保全程序的完善,对这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构建科学合理的网络证据保全制度,应当以传统的证据保全理论为基础,着眼于网络证据保全自身的特殊性。本文对网络证据保全的五大构成要素进行了系统的论证,在保证网络证据的完整性、有效性、真实性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网络证保全的基本要求、证据保全主体范围、网络证据保全的对象和方法,以及网络证据保全的具体程序等基本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了对整个网络证据保全制度的合理构建。期望这些初步探讨能对网络证据的保全问题更深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随着时代变化经过经典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完善,包含丰富的、系统的、科学的生态思想,始终关注生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产权结构的变革,农村人口的贫困问题已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在解决
本文以深圳市樟树布社区潮汕族群生育观念为例,结合人口流动所带来的观念逐步变迁的社会现实,探讨流动人口仍维持其传统生育观念的社会一文化根源何在这一问题。文章从两个宏
学位
埃及共和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明传统,也是当代中东地区举足轻重的政治大国。自2011年1月,埃及发生大规模民众示威游行运动之后,埃及在寻求民主的道路上通过了三部宪法。本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