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是我国出版业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近几年,以跨产业链上下游为代表的出版发行企业兼并重组成为大势。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要求,三年内,十几个出版发行企业中的大部分应达到上市要求,一半以上完成上市准备,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出版机构上市融资。出版业的大动作引来社会各界尤其是金融界的高度关注。然而,出版业作为一个跨文化和经济的特殊行业,业内的信用问题,尤其是因赊销而带来的巨大信用风险,不仅影响了体制改革的积极推进和上市融资的步伐,更是威胁到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出版业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出版业市场规范化程度低,管理不到位,在流通环节突出表现为企业和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缺乏信用意识。出版业坏账成逐年上升趋势,前些年大量的赊销导致全行业的坏账损失,不下于200亿元,约占行业现年产值的40%。因缺乏对赊销信用的有效管理,导致产业上下游资金链不能有效流转,账期严重超期,已危及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顺畅运行。可以说,出版业赊销引发的信用风险已成为严重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为此,采取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应对出版业赊销,解决赊销带来的风险和危害是出版业亟需面对的课题。本文以商业信用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出版行业的特征,以系统论为指导,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以及对比分析等方法,以大量的数据全面分析了出版业的现状及出版业赊销的状况;阐述了出版业不得不赊销的原因,以及赊销给出版业带来的一系列风险;找出出版业赊销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深层次的原因;简述出版业信用缺失的理论及简单模型,将出版业信用管理视作一个系统,提出解决办法:加强出版企业自身信用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并在借鉴发达国家出版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强调相关社会机构及组织在出版业信用体系重建中承担的责任和应发挥的作用,为我国出版业的赊销信用管理提出一些指导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