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是目前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是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这一过程常常依赖于一些促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 IL-8)。已有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及肿瘤组织实质和间质浸润的炎细胞均可产生这些因子。事实上,浸润炎细胞和促血管生成因子在肺癌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肺癌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细胞类型与数量、促血管生成因子尤其是其中巨噬细胞的免疫表型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中我们收集了54例吸烟肺癌患者,包括36例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9例腺癌(adenocarcinoma, AC)和9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13例非吸烟非特异性慢性炎、7例吸烟非特异性慢性炎和8例非吸烟正常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并对浸润炎细胞的比例、巨噬细胞的免疫表型以及IL-8和VEGF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分析了其临床意义,获得如下主要研究结果及结论:1.肺癌患者BALF中浸润巨噬细胞优势表型为CD163+巨噬细胞。(1)我们共收集54例吸烟肺癌患者,包括36例鳞状细胞癌、9例腺癌和9例小细胞肺癌;13例非吸烟非特异性慢性炎、7例吸烟非特异性慢性炎和8例非吸烟正常者的BALF样本,均来自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并通过伦理论证以及签署知情同意书。(2)我们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涂片HE染色分析BALF中细胞类型、数量及炎细胞比例情况。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相比,肺癌及非特异性慢性炎患者BALF中巨噬细胞占总炎细胞比例明显下降,而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升高(P<0.01)。其次,与非吸烟非特异性慢性炎相比,肺癌患者BALF中巨噬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下降(P<0.05),而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升高(P<0.05)。肺腺癌患者BALF中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而肺鳞状细胞癌患者BALF中肿瘤细胞明显多于腺癌及小细胞肺癌。(3)进一步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涂片ICC染色CD68和CD163单克隆抗体鉴定分析BALF中巨噬细胞的免疫表型。研究发现HE染色中通过病理形态学证实的巨噬细胞均表达CD68,而其中接近一半的浸润巨噬细胞呈现CD163阳性(37.4%±28.1%)。其次肺癌组和对照组BALF中巨噬细胞阳性率分别为81%和70%;而小细胞肺癌患者BALF中CD163+的巨噬细胞比例明显增高。2. BALF中促血管生成因子表达水平检测分析。(1)我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BALF样本中促血管生成因子IL-8和VEGF的表达水平,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组(0.8±0.7ng/ml, p<0.05)和非吸烟非特异性炎症组(1.5±1.6ng/ml, p<0.05)相比,肺癌组(5.0±5.3ng/ml) IL-8水平明显增高。其次,肺癌组IL-8水平与总蛋白相对比值仍明显增高[(9.1±8.9)×10-6vs.(1.7±1.1)×10-6and(4.2±4.0)×10-6, both p<0.05]。(2)肺癌组VEGF水平无论是绝对浓度还是相对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4±0.3ng/ml vs.0.2±0.1ng/ml and (8.3±4.2)×10-7vs.(4.9±2.3)×10-7, respectively, bothp<0.05]。(3)我们还发现肺鳞状细胞癌与腺癌患者BALF中IL-8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而其余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之间以及肺癌组与对照组之间两者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3. BALF中促血管生成因子表达水平与不同类型细胞的相关性分析。(1)研究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BALF中IL-8表达水平与浸润中性粒细胞数目呈明显的正相关性(p<0.01),而肺腺癌患者BALF中IL-8表达水平与浸润淋巴细胞数目呈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2)我们还发现肺鳞状细胞癌患者BALF中VEGF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数目呈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并通过肺癌组织IHC染色进一步证实肿瘤细胞表达VEGF。(3)我们并未发现IL-8和VEGF表达水平与浸润巨噬细胞或CD163+M2型巨噬细胞比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综上结果可见,肺癌患者BALF中浸润炎细胞及促血管生成因子水平可以反映肺癌微环境状态,其检测分析有助于肺癌早期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