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俗合体字是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沃壌之中,由于民俗生活的需要衍生出来的多个汉字组合成单个字形的民俗艺术形态。文字的合体形式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陶文、甲骨文,直至清代合体字形式基本定型,其样式与我们如今所见到的相差无几。合体字利用汉字先天的图像性特征,保留了汉字的音、形、义的同时,还赋予了更多的观赏性、艺术性、趣味性和寓意性,不仅装点了节日的气氛,丰富了吉祥文化的内容,更在文化应用方面提升了民间风俗文化的层次与品位。表达了人们热爱生活,对美好、幸福追求的美好愿望的同时,并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大众美学的审美特征,被赋予了浓厚的传统文化价值,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生活追求、民俗风貌和社会现象,承载着民族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审美取向的文化内涵,是民俗生活中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合体字字形不仅兼具独特的组织构成方式和形体之美,而且寓意深刻。其“形简意丰”的特点,为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的同时,还能够带来独特的视觉力量与识读趣味。尽管民俗合体字兼具综合文化价值与民俗艺术价值,但归根结底都改变不了和当代生活渐行渐远的事实。本文通过对民俗合体字的设计与研究,梳理其历史轨迹和组织样式形成的原因,对民俗合体字音形的特征、造字方法、组织构成方式的规律及合体字与民俗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与探究,努力发掘合体字特定的民俗文化涵义及与民族民俗心理之间的联系。通过典型的吉祥文化在民俗合体字中的运用,挖掘其背后的独特的文化意蕴和美学特征,并利用其背后约定俗称的观念及深刻文化寓意,把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已经形成一定共识的合体字设计形式嫁接到视觉设计者需要表达的寓意之中,将传统设计思维与现代设计意识相结合,赋予其更具时代特色的信息涵义,力求提高视觉设计的表现力度、审美感受和民族民俗文化性。为民俗合体字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也为更好的保护、传承与发扬民俗合体字这一个传统艺术形式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