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杂环螯合配体铜(I)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理论计算研究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jgoo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I)配合物因价格低廉、结构多样、光化学物理性质独特,及在光电器件、光学传感器、太阳能转换和非线性光学等领域表现出了诱人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世界各地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设计合成了两类氮杂环螯合配体,一类是含酯基官能团的联吡啶类配体:2,2′-联吡啶-6-甲酸甲酯(bpym)和4,4′-二甲基-2,2′-联吡啶-6-甲酸甲酯(mbpym);另一类是嘧啶三氮唑类螯合配体,3-叔丁基-5-嘧啶基-1,2,4-三氮唑(bmptzH)。利用这两类氮杂环螯合配体,我们合成得到了6个单核铜(I)配合物,并应用X-射线单晶衍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光谱等表征手段,对6个铜(I)配合物的结构和光物理性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利用bpym和mbpym两个氮杂环螯合配体,合成得到了3个单核含酯基联吡啶类铜(I)配合物[Cu(bypm)(PPh3)2](ClO4)(1)、[Cu(mbypm)(PPh3)2](ClO4)(2)和[Cu(bypm)(dppb)](ClO4)(3)。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铜(I)金属离子分别与bpym或mbpym的两个氮原子和两个三苯基膦的磷原子配位,构成一个扭曲变形的四面体,酯基并未参与配位。因受到取代基和膦辅助配体的影响,两个吡啶环形成的二面角是以1(4.640°)<2(av.9.065°)<3(15.648°)次序递增,而甲酸甲酯基团与其相邻吡啶环形成的二面角是以1(15.224°)>2(av.8.983°)>3(2.786°)次序递减。1–3的二氯甲烷溶液在330–500nm具有一个弱的低能量吸收带,归属于电荷跃迁,表现出明显的单重态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跃迁(1MLCT)特征,这已被TD-DFT理论计算证实。1–3均表现出室温固态荧光发射,并受到辅助膦配体、联吡啶环取代基、Cu…Ocarbonyl距离、两个吡啶环形成的二面角、以及甲酸甲酯基团和其相邻吡啶环形成的二面角的影响。  应用bmptzH双螯合配体,合成得到了3个单核铜(I)卤化物Cu(bmptzH)(PPh3)X(X=I(4);Br(5);Cl(6))。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铜(I)金属离子分别与bmptzH的N1和N5两个氮原子、一个卤素原子以及一个三苯基膦的磷原子配位,构成一个扭曲变形的四面体。bmptzH螯合配体优先采用N1和N5的螯合配位方式,与两种理论计算结果相符。4–6的二氯甲烷溶液在320–450 nm表现出一个弱的低能量吸收带,归属于电荷跃迁,具有明显的单重态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跃迁(1MLCT)性质。4–6的溶液未检测到荧光发射,但其固态却表现出很好的室温荧光发射,而且固态荧光发射随卤素配位场强的增大发生红移(I< Br
其他文献
南淝河底泥淤积严重,不但对城区的泄洪排涝形成障碍,也让南淝河呈现富营养状态。为了更好的了解示范段河段污染状况,清淤效果及清淤后如何控制南淝河的污染,在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7303-002)的依托下,本文对南淝河示范段底泥污染分布特征、污染评价、风险评价、释放规律、清淤的影响等具体问题展开研究。(1)示范段十个代表性采样点底泥测量结果表明:采样河段底泥总氮含量在997.
近年来,我国地表水体氮素超标问题十分严峻,严重影响了地表水体的资源功能和利用价值。现有的生态浮床技术以其投资少、效果好、运行维护方便、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地表水的净化。但传统的生态浮床主要依靠水生植物进行脱氮,脱氮受到浮床植物量的限制,因此开展组合生态浮床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富集筛选硝化菌、反硝化菌、亚硝化菌、氨化细菌,以海藻酸钠包埋脱氮菌群,添加无机载体强化生物基的机械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党组织在国有企业发挥根和魂作用的主要手段,也是党组织在国有企
期刊
我和丈夫同是1989年毕业到矿上工作的,不同之处在于人家是矿院毕业的本科生,我只是卫校毕业的中专生.岁月荏苒,转眼我们离开校园已经三十年了,丈夫的同学们在筹备毕业三十年
期刊
2019年9月24日早上9点,华锡集团车河选矿厂组织开展灰岭尾矿库应急实战演练,安环科、研究所、五车间、生产运营中心、保卫科等联动单位参演,各车间科室专兼职安全员现场观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