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承志是当代文坛一位重要的作家。1978年,他因发表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而成名。走上文坛以后,创作了《黑骏马》、《北方的河》、《金牧场》、《心灵史》等小说,较为引人注目。除了小说,他还创作诗歌,并出版了散文集《鞍与笔》、《荒芜英雄路》、《清洁精神》等。张承志的作品有独特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内涵,尤其是他的小说与散文,多涉及北方游牧民族、回族的历史与生活现实,也书写对祖国的关切,体现出他对草原文化、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认同,也表现出他对蒙古人、穆斯林、中国人身份的找寻与确认。本文主要从张承志的小说与散文创作出发,围绕文化认同与身份确认问题,对张承志创作中的多重文化内涵进行细致的考察,解析作家的自我身份定位,探究作家的创作心态与创作追求,系统深入地论述张承志的创作特征,并揭示在现代性影响下张承志的精神焦虑。本文分为五部分:绪论、正文三章和结语。绪论部分,简要介绍张承志及其文学创作,对张承志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阐明选题理由,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行文思路及研究方法。第一章,以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理论为支撑,解读张承志的草原小说,结合张承志在内蒙古插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探讨张承志的创作所表现出来的对草原文化的认同和对蒙古人身份的确认,揭示其认同草原文化与蒙古人身份的潜在原因,指出草原文化的流失带给他的焦虑感。第二章,联系张承志的成长经历和精神境遇,分析其有关母族文化的文本表达,考察张承志对伊斯兰文化从懵懂认知到自觉认同的过程,论述伊斯兰文化对张承志产生的影响以及张承志对穆斯林身份的体认与坚守,解析其作品对穆斯林同胞的信仰与生存的矛盾冲突所作出的思考。第三章,从张承志的海外经历入手,分析张承志在海外的情感体验,探讨张承志作为中华文化的承载者,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进一步说明张承志对现代性冲击下的祖国现实的关切。结语部分,概括全文,总结张承志作品所体现出的对多元文化的感受和多重身份的体认,揭示张承志创作的丰富内涵与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