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承志作品中的文化认同与身份确认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1525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承志是当代文坛一位重要的作家。1978年,他因发表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而成名。走上文坛以后,创作了《黑骏马》、《北方的河》、《金牧场》、《心灵史》等小说,较为引人注目。除了小说,他还创作诗歌,并出版了散文集《鞍与笔》、《荒芜英雄路》、《清洁精神》等。张承志的作品有独特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内涵,尤其是他的小说与散文,多涉及北方游牧民族、回族的历史与生活现实,也书写对祖国的关切,体现出他对草原文化、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认同,也表现出他对蒙古人、穆斯林、中国人身份的找寻与确认。本文主要从张承志的小说与散文创作出发,围绕文化认同与身份确认问题,对张承志创作中的多重文化内涵进行细致的考察,解析作家的自我身份定位,探究作家的创作心态与创作追求,系统深入地论述张承志的创作特征,并揭示在现代性影响下张承志的精神焦虑。本文分为五部分:绪论、正文三章和结语。绪论部分,简要介绍张承志及其文学创作,对张承志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阐明选题理由,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行文思路及研究方法。第一章,以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理论为支撑,解读张承志的草原小说,结合张承志在内蒙古插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探讨张承志的创作所表现出来的对草原文化的认同和对蒙古人身份的确认,揭示其认同草原文化与蒙古人身份的潜在原因,指出草原文化的流失带给他的焦虑感。第二章,联系张承志的成长经历和精神境遇,分析其有关母族文化的文本表达,考察张承志对伊斯兰文化从懵懂认知到自觉认同的过程,论述伊斯兰文化对张承志产生的影响以及张承志对穆斯林身份的体认与坚守,解析其作品对穆斯林同胞的信仰与生存的矛盾冲突所作出的思考。第三章,从张承志的海外经历入手,分析张承志在海外的情感体验,探讨张承志作为中华文化的承载者,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进一步说明张承志对现代性冲击下的祖国现实的关切。结语部分,概括全文,总结张承志作品所体现出的对多元文化的感受和多重身份的体认,揭示张承志创作的丰富内涵与价值意义。
其他文献
平原大鼠进入海拔4475m 高原后,其心、肝、脾、血浆 TXB2含量显著升高(均 p<0.05);心脏和血浆6-酮-PGF1α含量则显著降低(均p<0.01);各T/K 比值都显著增大(均 p<0.01)。狭叶红景天
伴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一个举足轻重的构成部分,对企业的日常运转和经营成果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受制于多
土地流转能否有序、规范的进行,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对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明晰农地产权、完善农地流
中国的影子银行源于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使得中国金融组织发育不足,受管制而偏低的市场利率、尤其是存款利率,导致中国金融发展出现替代化,即非正规金融对正规金融的替代。主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正在由风险演变为危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职能"缺位"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
<正> 海松子为松科植物红松 Pinus koraiensisSieb.et Zucc 的种子,异名为松子、松子仁,原植物名为海松、红果松。海松子油为黑龙江省伊春地区当年采集的海松子的油,出油量为
党的十八大已把建设新型城镇化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在财政支持难以满足的情况下,金融支持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对城镇化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宏观层面,具体到
贵阳市金阳新区位于老城区的西北面,对推动贵阳市在北部区域经济发展中享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本文选择金阳新区进行案例研究,探讨生态用地保护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岩溶山
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不仅可以获得所需要的资金,而且还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它的高投入性、高风险性、高收益性、创新性以及资产的高度专用性等特点都决定了股
结合一次对服务案例的学习,促使滁州公司建立了市、县、乡三级的停电信息平台,并逐步构建和完善了停电信息联动机制。通过2年来的运作,方便了市、县公司"95598"呼叫中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