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小细胞肺癌与鳞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征象并结合各征象形成的病理学基础,以加强小细胞肺癌的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2.6—2015.7我院诊治的肺部肿瘤患者,具有完整的CT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并经病理证实的肺癌47例(小细胞肺癌24例,中央型鳞癌23例),观察其胸部螺旋CT影像表现,结合其临床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小细胞肺癌的CT特征。结果:中央型小细胞肺癌23例,CT表现为肺门分叶状结节或肿块,其中病灶密度均匀6例,坏死15例,钙化11例;12例发现支气管狭窄,11例支气管截断,11例伴有阻塞性改变(肺炎或肺不张);22例有纵隔淋巴结肿大,其中14例淋巴结融合,13例淋巴结与肿块融合,12例形成冰冻纵隔;14例发生远处脏器转移;11例行CT增强扫描,肿块和肿大淋巴结不均匀轻度强化;周围型小细胞肺癌1例,CT表现为肺外围肿块呈分叶状,边缘清晰,密度较均匀。中央型鳞癌23例,CT表现为肺门不规则结节或肿块,其中病灶密度均匀11例,坏死8例,钙化9例;18例发现支气管狭窄,7例支气管截断,21例伴有阻塞性改变(肺炎或肺不张);15例有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发生远处脏器转移。中央型小细胞肺癌与中央型鳞癌对比:中央型小细胞肺癌出现病变部位左肺上叶、病灶边缘光滑、血管集束征、侵犯右肺动脉及其分支、侵犯肺静脉及其分支的出现率高于中央型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的总例数、淋巴结融合、淋巴结与肿块融合及冰冻纵隔出现率明显高于中央型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小细胞肺癌食管受侵、胸腔积液及脏器转移出现率高于中央型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的棘突征、毛刺征、支气管杯口样改变及支气管腔内结节的出现率低于中央型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的阻塞性征象及肺不张出现率低于中央型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细胞肺癌CT表现主要以中央型多见,肺门区实性肿块为主,支气管常狭窄,易侵及纵隔大血管;多伴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形成“冰冻纵隔”,且极易出现远处转移。肺门区实性肿块、冰冻纵隔、纵隔大血管受侵是小细胞肺癌较特征性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