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蛋白酶S基因敲除在小鼠CABG后静脉桥再狭窄作用机制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tj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方法,但CABG后静脉桥再狭窄发生率高,再狭窄中炎症反应和血管内膜增生为关键过程。有研究称,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CatS)在血管再狭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表达上调。CatS基因敲除以后能否抑制CABG后静脉桥再狭窄,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即验证CatS基因敲除后对静脉桥再狭窄有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是通过MMP-9含量减少作用的途径,减轻静脉桥血管的再狭窄。  方法:本次研究以CatS基因敲除后的小鼠为研究对象,作为实验组,以C57BL/6小鼠为对照组,利用Cuff套管技术建立小鼠下腔静脉-颈动脉移植模型,通过基因敲除鉴定,显微镜观察血管内膜增生来证实CatS基因敲除后对静脉桥的再狭窄有抑制作用,同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MMP-9酶的含量来进一步探讨CatS基因敲除后对CABG静脉桥再狭窄抑制作用的机制,以此为CABG术后静脉桥再狭窄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结果:在静脉移植术后不同的时间点(8h、1d、3d、7d、14d、28d),通过对移植静脉取材并处理之后镜下观察发现:术后早期,内膜增生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别,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对照组小鼠内膜逐步增生,且变化较为明显,而CatS基因敲除组内膜虽也有增生,但其增生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静脉移植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CatS(-/-)组MMP-9含量表达较C57BL/6组明显减少,尤其是在术后2周,实验组(CatS(-/-)组)和对照组(C57BL/6组)MMP-9含量表达分别为(6.12±0.11)ng/ml和(9.23±0.12)ng/ml,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本课题在顺利完成Cuff套管技术建立小鼠下腔静脉-颈动脉移植模型基础上,通过显微镜观察血管内膜增生证实了CatS基因敲除后在一定程度上能对静脉桥再狭窄有抑制作用;并且通过MMP-9含量减少作用的途径,证实其可以抑制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反应,细胞外基质沉积,减轻静脉桥血管的再狭窄。
其他文献
期刊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病理基础,决定了肾脏纤维化的发展进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