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盈余持续增加,由此产生的贸易摩擦日益加剧。为解决贸易盈余问题,从2004年1月1日起,财政部降低了一般性出口产品退税率,调低或取消了国家限制出口产品和部分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率,整个国家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降低了3个百分点左右;从2007年7月1日起,财政部进一步调整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决定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那么,这些政策的效果如何?国家如何进一步通过出口退税政策和汇率政策来解决我国的贸易盈余问题?本文对此展开了研究。
本文首先对我国当前的贸易顺差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充分认识到持续性的贸易盈余会带来诸如持有外汇成本加大,增加贸易摩擦,使货币政策受限等问题,从而引出文章的讨论主题“如何减少贸易盈余”。接下来在评价了相关贸易盈余理论的不足之处后,引入IMF官员HowellH.Zee最新理论,将汇率升值和出口退税对贸易盈余的作用进行了长短期均衡分析,从理论上论证了降低出口退税率对缓解贸易盈余问题的可行性。并将该理论应用于我国,得出新的汇率制度下,汇率升值并没有使我国的贸易盈余状况得到很明显的改善。因此,本文对降低出口退税率解决我国的贸易盈余问题持肯定态度,并且通过相关模型及数据测算出我国各行业的出口需求弹性,在此基础上对降低出口退税率的应对选择作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