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是一个恒久而常新的话题。个体的幸福感不光影响其自身生活质量,还影响社会人际关系,最终也会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产生影响。在人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还有社会支持,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心理健康。多项研究表明,个体健康的心理状态得益于良好的社会支持,个体信心的增加、归属感的增强及其幸福感的提升也依赖于充分的社会支持。当下中国,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尽管国家的整体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贫富差距的拉大,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社会不公平问题日渐凸显,这些矛盾和问题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使许多人在精神或心理上产生焦虑,滋生不满情绪,进而影响他们对幸福的感知。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编制管理的改革发展不同步,以医疗卫生行业为例,随着社会需求逐渐增加,医院的编内人员紧缺,公共医疗事业单位都相继招聘了一批编外人员,如医务人员和工勤人员,以摆脱原有编制的限制,提高服务质量,造福更多的患者。随着医院不断提高编外人员在雇佣人数中的比重,编外人员逐渐成为医院中不可缺少的主力军。然而这些编外人员在待遇、工资福利、学习进修、管理使用等方面与编内人员存在较大差距,他们二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和幸福感水平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目前幸福感研究领域中,较少涉及对事业单位人员的幸福感研究。本文以事业单位人员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事业单位人员社会幸福感呈现状态,为幸福感的本土化研究增加了一个新的对象群体。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会支持对不同雇佣形态的事业单位人员的社会幸福感影响,期望找出二者间的关联,建立合理的架构,系统地分析解释,以有效地增加事业单位人员社会支持、提升其幸福感,为以后此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事业单位的雇佣形态特征构建了研究模型,同时提出了研究假设。主要分析了不同雇佣形态的事业单位人员的社会支持、社会幸福感关系。运用问卷调查法,以事业单位为例,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了两家县级公立医院的员工进行问卷发放和数据收集。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30份,有效问卷306份,有效回收率为87.43%。然后,通过SPSS17.0对相关数据整理分析,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效度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检验研究假设。研究结果发现社会支持的各维度均对社会幸福感有显著影响,不同雇佣形态员工的社会支持、社会幸福感均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