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位于西非海岸中部,是下刚果盆地与其上部的巨大刚果扇组合而成的盆地,为典型的被动陆缘盆地。盆地油气储量丰富,盐构造十分发育,对盐上油气成藏起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基于文献资料,IHS、项目资料以及C&C数据库,以板块构造理论和含油气盆地分析理论为依据,借助2Dmove软件和盐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等研究技术,识别盐构造,讨论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构造演化和明确盐活动特点,研究盐构造活动对盐上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并建立下刚果-刚果扇盆地盐上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下刚果-刚果扇盆地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和被动陆缘期三个演化阶段。盐构造具有分带性特征,从陆向海依次是拉张区盐筏构造带、过渡区盐底辟构造带、挤压区厚盐层构造带。(2)盆地整体性上的盐活动分为阿尔比期-晚白垩世,伸展区盐岩向下滑脱形成一系列断层,中部过渡区和前缘挤压区盐岩发生局部增厚和减薄;古近纪-上新世末,伸展区盐岩向海方向发生大规模滑脱,形成小型盐滚和盐焊接构造,盐底辟顶部地堑开始发育,挤压区发育刺穿型底辟。上新世以后:早期盐底辟构造持续发育,刺入第三系地层的盐岩有向海方向伸展的趋势。(3)盐的存在影响静态成藏要素,可以加快盐上烃源岩成熟,但延缓了厚层盐岩处的生油窗;改变水道储集体的形态,与其他盖层一起形成很好的储盖组合。盐活动控制了与盐构造相关的圈闭的形成和定形。伴随着盐活动形成的断裂系统以及盐窗构造是油气运移到盐上圈闭的重要通道。(4)下刚果-刚果扇盆地盐上油气成藏模式有三种:拉张区白垩系盐筏构造带,盐下生成油气通过盐窗和断层运移到上白垩统碳酸盐岩储层;新近系盐筏区,盐上烃源岩生油通过盐边断层垂向或侧向运移到附近圈闭储层;过渡区和挤压区,盐上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通过深大断裂运移到第三系浊积水道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