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移动学习平台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iyang3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个人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等)与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得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发生,不再受时空限制,这种有效利用移动技术所开展的学习就是移动学习。当前,微信公众平台的快速发展已将微信的触角延伸到了移动学习领域,前者凭借其操作使用的便捷性、交互功能的多样性、内容分发的精准性、信息获取的泛在性等独特优势,在高校教育领域中迅速崛起,成为了广受师生欢迎的课程移动学习平台,不单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方便、简洁、廉价、高效的移动学习应用,也为高校思政课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网络载体。因此,探索微信移动学习平台的内在教育价值与学习支持功能,并将其有效地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日益成为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广泛关心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思政课教学过程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为目的,紧紧围绕“如何应用微信移动学习平台辅助思政课教学”这一问题展开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全文共分五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包括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述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通过选题背景引出本文的研究意义;其次,针对国内外关于移动学习和微信公众平台的研究现状展开述评;最后,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并阐明创新点。第二章论述相关理论基础及现实依据。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阐述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思政课教学过程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构建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从微信平台众多的学生用户、独特的传播优势、丰富的支持功能、较低的开发成本等应用价值入手,分析建立思政课微信移动学习平台的现实依据。第三章研究高校思政课微信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应用。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整体定位、内容开发、功能设置、菜单界面设计四个维度提出思政课微信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原则;第二部分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分别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提出思政课微信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方案;第三部分以思修课微信移动学习平台“思嘞个儿修”为例,分析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第四章论述微信移动学习平台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特征、困境及对策。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教学的方法、主体、内容、形式四个维度探讨微信移动学习平台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特征;第二部分从资源整合、教学统筹、技术融合、话语重塑四个方面反思微信移动学习平台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困境及对策。第五章阐述本研究的结论、局限及未来展望。
其他文献
探究性学习是当代社会的时代特征。人们在求知识、学技能的时候,设法找到一条捷径,同时锻炼逆向思维的能力,以期快节奏、高效率地达到目的。笔者试图通过一篇古文的学习,启发
Eugene Fama所确认的"弱—半强—强"三个层次一直被用以度量股市的有效性程度,但因该理论存在很多缺陷,故采用统计指数对股市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将股市有效性以指数的形式量
老子对个体生命问题高度关切,他聚焦于个体生命的存在、延续和它的价值与意义。老子从个体生命的理想人格出发,对个体生命的理想状态进行设定,这一思路既实现了道的终极性,也
<正>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11月7日上午经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将于明年6月1日起施行。网络安全法有七章79条,内容丰富,明确了网络空间主
普通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分离、学用分离的问题。在天津商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近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合理安排专业课程、组织专业竞赛、组建专业学
记忆力是智力结构中最基础的能力之一,是其他诸多能力和素质发展、成熟的先决条件。然而,人的记忆能力,尤其是优秀的记忆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后天科学、系统和适时的训练结
教育公平理念经历了从同质公平到差异公平的转变,差异发展是人的个性化发展的核心理念。基于差异这一共同的原则,教育公平与人的个性化发展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教育公平促
<正>沈氏女科全称"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是在女科领域流传悠久的重要医学流派。沈氏女科始于明洪武年间,传承至今已逾600余年,有20代之久,为全国第一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
文章针对涨断工艺、蠕墨铸铁材料开发和再制造技术,结合国内外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简要分析了上述技术对促进我国内燃机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相应发展建议。大力发展上
他比想象中还要儒雅。在他的言语中,你很难找到偏激的辞藻,但他同样具有无法抗拒的亲和力——这正如他所弘扬的儒学文化一样。他是华人世界的文化旗手,是享誉世界的儒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