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灾难纪念型景观是近现代世界各地广泛涌现的一类纪念性景观。这类景观以灾难事件为主题,分布在许多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或灾难现场。由于这一类景观项目数量众多,影响范围大,已成为当代纪念性景观中最具代表的一种类别。建国以来,我国经历过多次大地震灾难,纪念体系是灾后重建规划中重要的精神和文化标志。应该如何做好这一类型景观的创作,已经成为灾后重建和灾区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以灾难纪念型景观为研究对象,在获得其普遍设计价值的认识后,从人体验环境的认知角度出发,以优化其体验缺失、情感设计失效的问题,从而创造一个真正“以人为本”的纪念环境,这才是本文真正的目的之所在。全文共6章第一章是背景认知篇。介绍灾难纪念型景观理论与设计实践动态,梳理相关环境认知理论,总结问题,确定从环境认知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第二章是灾难纪念型景观设计理论研究篇。对灾难纪念型景观的历史沿革、类型模式、空间特征、设计要点做出归纳,探讨其典型空间存在的体验问题。第三章是理论演绎篇。引入认知相关理论,讨论认知理论背景下影响灾难纪念型景观体验设计和情感设计的关注要点,论述影响易感知空间的设计要素第四章调研评价篇。通过汶川灾区纪念性景观意象元素调查和评判,获得汶川地震灾区纪念性景观的整体感知与评价。针对其意象感知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灾区纪念性景观的整治与优化对策;基于高意象度元素与场景组织间的关系,归纳出三种类型灾难纪念景观设计要点,从而佐证和完善灾难纪念景观所取得的设计经验。第五张章是系统构架篇。围绕灾难纪念型景观中“空间”的立意与空间体验存在的问题,建构了从空间类型模式选择,空间内部组织,人与空间关系的组织上的针对性的优化体系,帮助灾难纪念型景观形成良好的景观感知、空间体验与情感感受。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将灾难纪念型景观视为一种独立的景观类型,通过理论、案例研究与调研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完善补充纪念性景观的分支领域;并从环境认知的角度提出这种类型景观立意和优化的设计策略,对设计拥有丰富的体验感受的设计作品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