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视野下的“儿童发展”课程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12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1月,《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颁布,对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提升各个学段职前教师的儿童发展相关素养为目标,标准建议在教师教育课程中设置“儿童发展”课程模块。我国部分高等院校据此开设了“儿童发展”课程,同时,理论界也掀起了儿童发展相关研究的热潮,并编撰了一系列教科书作为具体成果。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意义上的课程已不足以解释儿童发展的所有问题,参考国外儿童发展研究的先进经验,结合现有课程实践的经验,进一步开发以课标为基准的“儿童发展”课程成为研究趋势。本文以“儿童发展”课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法与对比研究法。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对《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及“儿童发展”课程的发展脉络做了详细梳理,明确研究的意义。第二章具体解读当前《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框架下,“儿童发展”课程的定位与取向,探讨课程的创新思路。第三章通过分析美国与我国当前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发展”课程现状,取长补短,梳理“儿童发展”课程的优化思路。第四章参考上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指向及实践经验的反思,探讨“儿童发展”课程内容的版块建构,设置“个案研究”版块、“专题研究”版块、“实验指导”版块,分析各版块的研理论基础与内容框架,并佐以相应的案例设计,体现研究的实践意义。第五章从多个角度,阐述“儿童发展”课程在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发展中的可行之路,对“儿童发展”课程的实施作出建议。教师教育关系到未来从教人员的素质,同时直接影响国家优质人才的培养。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更为关注师范生对于教育基本理论、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儿童发展”课程倡导以鲜活、完整的儿童生命状态的观念研究儿童发展,倡导多学科综合研究方式,依赖于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对于我国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以及“儿童发展”课程的进一步研发,本文只是简单的一步尝试。
其他文献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该行业人才的需求量急剧上升。文章在简要介绍了4G的概念及4G背景下通信行业的人才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通信行业人才需要现状的分析,指出人才结
人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生命存在于世界之中,是一种完整性的存在。人之生命完整性意味着人终极的圆满存在,是生命的底色,是人们对肉体与精神、个体性与社会性和谐统一的永恒追求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旅游扶贫的提出为中国贫困地区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途径。本文从旅游扶贫的涵义和旅游扶贫的实践发展切入,探讨了新形势下旅游扶贫中存在的问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2012、2013两年GDP增速低于8%之后,2014年的增速也只有7.5%左右,连续三年低于8%的增速,在新中国历史上以前只有三次,但这次是在没有重大外部冲击的前提下的
<正>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概念由Chattopadbyay等[1]最先提出,指既往有剖宫产史,此次妊娠胎盘前置,且附着于疤痕处。其临床特点为具有高植入率(达40%~50%)[2]及高产后大出血率(10%
【正】 一、引言淳渚为绍兴县西南的大镇,离城15公里,三面环山,东北面向平原。海渚河从西南向东北流经漓渚镇,直通绍兴城。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损伤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都很高,每年各国对本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其机制尚
目的:探讨SDCA循环法在品管圈活动效果维持阶段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SDCA循环法对主题为“提高接药护士对不合理注射医嘱的识别处理效率”的品管圈活动进行为期一年的效果维持
詹姆斯.伍德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他的审美批评观点和实践,即他对虚构与真实和现代小说喜剧传统的研究、对“歇斯底里现实主义”创作倾向的批评,以及对文学批评学院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至2020年提高到30%,国企红利问题再次引起了社会民众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