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语拟声词具有富于变化性的语音节奏美感、日语拟态词可以带给读者鲜明可感的画面美感,恰当使用拟声拟态词能够收到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表达效果。在本次翻译实践中,如何将这类词语中蕴含的审美信息完美再现,是困扰笔者的一大难题。因此,本文以刘宓庆的翻译美学论为理论依据,将《海龟的夜晚》中出现的日语拟声词实例分为三类、日语拟态词实例分为四类,从形、音、义三个角度出发,探究如何翻译才能重现这些拟声拟态词中所蕴含的审美信息。《海龟的夜晚》来自日本作家小野正嗣。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是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的日本。作者为我们讲述了三个性格迥异、各怀心事的大学生,为了寻找其中一个主人公金野一平太父亲的故乡,一起“翘课”到佐伯市旅行的故事。小说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以三个主人公的口吻撰写。通过这样新颖的文章构造以及大篇幅的心理描写,作者塑造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主人公。大量富有节奏感的拟声、拟态词的使用,不仅使文章的语言更富变化性,而且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拟声拟态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汉译方法,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论述了翻译美学论与日汉拟声拟态词的特点及异同。笔者结合刘宓庆的翻译美学论对日语拟声词和汉语象声词的语音、结构、语义特点及异同,日语拟态词和汉语形况词的结构、语义特点及异同进行了总结,论述了原文审美信息再现的可能性。第二章论述了语音节奏美与日语拟声词的汉译。根据原语中出现的日语拟声词的类型,本章分为叠音型拟声词、促音型拟声词以及长音型拟声词的汉译三节。笔者结合原语拟声词的音律及音韵特点、从不同形态拟声词所表达的不同含义出发,总结出如下再现日语拟声词语音节奏美的翻译方法:叠音型拟声词可以翻译成叠音型象声词来表示声音的反复、增强画面感和人物情感;促音型拟声词可以翻译成含有汉语塞音的象声词,来达到音律短促、简洁的效果,塑造人物惊讶、愤怒等思想感情;翻译长音型拟声词时优先选择复元音型象声词,并且可以借助汉语中的破折号来增强声音的余韵。第三章论述了形、音、义兼具的词语和谐美与日语拟态词的汉译。根据文中出现的拟态词的类型,本章分为叠音型拟态词、促音型拟态词、拨音型拟态词及リ音型拟态词的汉译四节。结合不同形态拟态词所表达的不同含义、从原语拟态词的形态、音律及音韵、含义三方面出发进行分析,总结出如下再现日语拟态词词语和谐美的翻译方法:强调动作反复的叠音型拟态词、表示某种程度上柔软、光滑、略慢感觉的リ音型拟态词、动作及样态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拨音型拟态词,可以译成汉语叠词;表示动作具有瞬间性、快速性、一次性特点的促音型拟态词,可以译成汉语中“一+···”的表达形式;成语是汉语中稳定的词语组合,也是一种历时性的优化搭配,音律带有美感,内涵丰富。作用侧重于描写事物状态的成语可以直接用于日语拟态词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