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大学生学会道德地对待身边的“陌生人”具有重要的教育与社会意义。大多数大学生家庭境遇较好,对他们而言,贫困大学生是一个在社会属性上比较陌生的小众群体。文献研究表明,女性贫困大学生往往比男性贫困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弱、较为内向和敏感,是贫困大学生这个陌生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如果贫困女大学生的受助需要能较充分地为其他大学生知道并回应,会有助于贫困女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中获得更好的发展,也有助于更多大学生从身边做起学会道德地对待陌生人。本研究努力揭示贫困女大学生的受助需要,描述大学同学回应其受助需要的现状,分析该现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尽力提出对策。本研究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概念界定为全文确定本研究的思路、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二部分对贫困女大学生作了概念界定,并且简要介绍了笔者的访谈对象,其中包括五位通过绿色通道获得学费贷款或领取助学金的贫困女大学生以及其他一些大学生。第三部分研究了贫困女大学生的受助需要,主要包括经济方面的受助需要、心理方面的受助需要、学业方面的受助需要,为考察大学同学回应贫困女大学生的受助需要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基础。第四部分描述大学同学回应贫困女大学生受助需要现状,包括发现其受助需要的途径、回应的方式、回应的效果三个方面。研究发现,大学同学发现贫困女大学生受助需要的途径包括补助申请的提交、日常生活的聊天及观察、共同学习的经历;回应方式主要体现为经济、心理、学业方面的帮助;回应效果可分为积极效果、消极效果和未达预期的效果。第五部分针对改善贫困女大学生受助需要的回应进行了策略探讨,主要包括对贫困女大学生同学的建议以及对贫困女大学生的建议。论文结语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和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