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在页岩气勘探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国内页岩储层的特殊性,采用水力压裂的方式无法满足长期开采页岩气的需求,利用超临界CO2代替水进行压裂对于我国页岩气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随着CO2注入,页岩裂缝表面结构、等效水力开度及气体非线性流动特征发生变化,影响页岩裂缝的导流能力,从而改变页岩气井产量。因此研究超临界CO2作用后页岩裂缝的导流特性变化对于评价储层改造效果和准确预测页岩气井产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页岩气勘探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国内页岩储层的特殊性,采用水力压裂的方式无法满足长期开采页岩气的需求,利用超临界CO2代替水进行压裂对于我国页岩气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随着CO2注入,页岩裂缝表面结构、等效水力开度及气体非线性流动特征发生变化,影响页岩裂缝的导流能力,从而改变页岩气井产量。因此研究超临界CO2作用后页岩裂缝的导流特性变化对于评价储层改造效果和准确预测页岩气井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四川盆地东南部龙马溪组页岩为试样,以人造张拉裂缝为研究对象,选用自主设计的高温高压页岩浸泡系统对裂缝表面进行超临界CO2浸泡处理,利用扫描电镜观测(SEM)、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XRD)及三维形貌扫描对页岩裂缝面微观形貌、矿物组分、粗糙特征进行了表征,采用煤岩三轴流变实验装置对试件开展了不同有效应力、不同气体压力梯度条件下的裂缝气体导流实验,研究了裂缝等效水力开度与裂缝内气体非线性流动特性,综合分析了超临界CO2作用后页岩裂缝表面结构特征、等效水力开度、气体非线性流动特征的变化规律,全面揭示了超临界CO2对页岩裂缝导流特性的影响机理。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分析了超临界CO2作用对页岩裂缝表面结构特征的影响规律。超临界CO2浸泡后页岩裂缝面微观结构遭到破坏,裂缝面粗糙程度变大,初始平均开度增大。在微观尺度上表现为页岩裂缝表面出现新的溶蚀孔隙或塌陷,矿物颗粒之间的胶结程度减弱,除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类矿物含量降低外,其他矿物含量均增加;在细观尺度上表现为页岩裂缝面几何参数、统计参数增加,裂缝面粗糙度系数增大且浸泡前粗糙度越大,浸泡后其变化幅度越大,同时初始平均开度增加,分布更为分散。(2)明确了超临界CO2作用后页岩裂缝等效水力开度的演化特征,基于裂缝初始粗糙度系数与有效应力建立了等效水力开度模型。超临界CO2不改变页岩裂缝内气体的非线性流动状态,但会导致裂缝等效水力开度-有效应力曲线在临界应力处交叉。分析表明临界应力取值与初始抵抗变形强度的降低率成正比,而与初始等效水力开度的增加率成反比。研究发现裂缝初始等效水力开度与粗糙度系数JRC之间满足线性正相关关系,根据双曲线函数关系式建立了更全面的等效水力开度模型,很好地拟合了实验结果。(3)揭示了超临界CO2作用对页岩裂缝气体非线性流动特征的影响机理,提出了考虑相对粗糙度(Rr)及雷诺数(Re)的流动摩擦阻力模型。流速较低时,裂缝内气体流动主要为线性层流,流速升高时出现了非线性流动。气体流态变化的临界雷诺数为5-25,超临界CO2浸泡后该数值变大,非线性程度降低。气体流态从层流向过渡流、湍流转变的过程中,影响因素由“Re占主导”转变为“Re与Rr共同影响”再到“Rr占主导”。分析认为新建的流动摩擦阻力模型对解释超临界CO2浸泡后页岩裂缝中的气体非线性流动现象有很好的适用性。
其他文献
我国小城镇在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得到快速发展,城镇规模和数量迅速扩张,农村人口加速聚集。数量众多的小城镇逐渐成为城镇化中坚力量,但与此同时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伴随着对山水价值的忽视与对非建设用地的盲目开发导致了生态、文化、功能等诸多问题。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其中绿道作为城镇建设的一种先导策略,能有效遏制城镇蔓延、保护生态环境并改善公共空间,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游憩、健身娱乐等活动需求,为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进一步加快,为了打造更好的城市环境,通过电线杆架设电缆的输送电方式逐渐被电力隧道输送电的方式所取代,电力隧道的掘进已经成为城市送变电公司需要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送电变公司的调查发现,目前电力隧道正在采用的掘进方式为人工水钻法,这种方式存在着劳动强度大,掘进效率低等问题。要改善目前电力隧道掘进工作的现状,需要提高掘进设备的先进性。本课题以重庆市电力隧道的施工工艺
多孔陶瓷辐射燃烧器中的燃气燃烧具有热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的优点,符合当下民用燃气燃烧器节能高效的发展趋势。多孔陶瓷辐射燃烧器与被加热对象的传热方式是以辐射传热为主,对流换热为辅的。掌握多孔陶瓷辐射燃烧器与被加热对象的辐射传热和对流换热规律,对于多孔陶瓷辐射燃烧器的开发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实验测试与理论计算相结合,对多孔陶瓷辐射燃烧器与被加热对象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辐射传热与对流换热理
镁合金具有低密度、比强度高、优异的抗阻尼性能和良好的可回收性等一系列优点,使其在为微电子、汽车以及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巨大应用潜力。但是,其较低的绝对强度成为镁合金广泛应用的瓶颈问题之一。目前,虽有添加大量稀土元素的镁合金,如Mg-Gd-Y-Zn-Zr等高稀土镁合金表现出超高的强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此问题,但是其较高的成本,使其仍难以在民用领域进行工业大规模生产推广。因此,镁合金的进一步发
路面平整度是评价桥梁服役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桥梁维护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伴随服役时间的增长,车载和车流逐渐增加,加之环境因素影响,桥梁路面平整度等级逐渐下降,直接影响行车的舒适度甚至安全性。传统的路面平整度测量方法主要依赖结构复杂的接触式测量仪和激光传感器、高速相机等光学设备系统,价格昂贵且效率较低,难以满足量大面广公路桥梁路面平整度的快速、经济且准确的测量需求。论文围绕基于移动车辆响应的桥梁路
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热舒适度的追求也不断增加。在追求更高热舒适度的同时,建筑能源消耗进一步加剧。我国由于巨大的能源消耗,未来发展的重点将更加注重节能技术的改进以及能耗计算方法的优化。在空调系统的设计中,室外设计计算参数往往根据一定的“不保证率”来确定。室外温度在传递到室内时,由于围护结构的蓄热特性,产生了一定的衰减。空调房室内的实际“不保证率”相较于室外也有一定的衰减,即室内实际热舒
近年来,新能源发电在电力系统渗透率水平不断提高,以并网逆变器作为接口的光伏和风力等新能源发电系统快速发展。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许多国家颁布了新能源并网导则,要求电力电子并网设备应具有低电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Through,LVRT)能力。由于我国风光可再生能源多采用规模化开发以及远距离传输的发展方式,使得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与线路阻抗交互作用剧烈,并网点电压将受到输出
河滨带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重要的过渡地带,能够减少陆地通过面源污染向水生生态系统输入的氮素,维持河流水质的健康。由硝化细菌(AOB)和硝化古菌(AOA)共同承担的硝化过程通常被认为是湿地土壤氮循环的限速步骤,其硝化速率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近年来,河滨带湿地逐渐成为一种新型难降解污染物——微塑料,迁移转化与累积的重要场所。然而微塑料的累积对河滨带湿地土壤硝化过程的影响鲜见报道,因
工作和生活环境周围的噪声污染是影响国民身心健康的重要隐患。持续的噪声污染会对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噪声消除主要通过被动消除和主动消除两种方式。被动消除主要通过使用吸音材料,比如耳塞,阻碍声波的传播和降低声波的能量。被动降噪对于高频段的噪声能够比较好的抑制,但是对于低频噪声信号被动降噪面临设备体积增大及高成本的问题,所以主要通过主动噪声控制的手段对低频噪声进行消除。主动噪声控制(Acti
大数据驱动的应用存储规模越来越大,传统存储系统的性能和功耗等瓶颈问题日趋严重,成为阻碍上层应用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出现诸多具有按字节寻址、非易失性、低延迟、低功耗、高存储密度、易扩展和抗震动等优点的新型持久化内存(Persistent Memory,简称PM),给解决传统存储系统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推动了持久化内存文件系统的快速发展。然而,这些持久化内存普遍具有写耐受度低的缺陷,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