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实现社会阶层分层和流动的重要途径,接受教育,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是社会底层子女实现“鲤鱼跳龙门”的首选方式。教育促进社会阶层流动这一功能的实现,则有赖于教育机会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公平分布。如果一个社会的教育机会,尤其是高等教育机会的分布严重不公平,就会制约社会底层群体向上流动,使教育沦为扩大阶层鸿沟的工具,激化社会矛盾,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社会结构的重组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两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引发了教育公平问题的普遍关注。国家教育规划“十五”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阶层差距正在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拥有更多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者的子女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上更占优势,由阶层差距扩大带来的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不平等进一步的凸显,社会底层群体在本身文化资本的缺乏和相关制度中存在文化偏向的双重压力下,其在高等教育机会的获得上变得困难,这种现象对于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和稳定和谐社会的建设非常不利。“强国家——弱社会”是中国历来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明显特点,国家的相关政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这种社会模式下,我们对高等教育机会获得影响因素的分析,不仅要考察阶层的文化资本占有,还应当关注相关政策因素的影响。同时应当注意到,文化资本是一个需要长期积淀的资本,很难在短期内实现这一资本的积累,这就要求政府建议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提高国民的受教育年限,普遍增加国民文化资本的拥有量,使得下一代在教育机会获得以及就业方面受上代的影响差距相对较小,从而实现公平、和谐的社会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