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投资和储蓄问题是近二十年来消费理论经验研究的重要领域。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储蓄率长期保持在高位,并呈现高位增长的态势,这一经验事实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都有很大的差异。如今中国经济的发展非常看重国内宏观经济的运行,而投资与储蓄问题是其非常重要的方面。理论上说来,它们的变化会引起国内经济和国民收入的变化。因此,在目前这种形势下对我国储蓄投资问题的研究就显得非常有意义。而在我国“三农”问题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基本问题。因而,为了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农业储蓄与投资的关系。在我国不同农村地区,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例不尽相同。因而,本文在宏观经济的框架下,结合了中国农村地区的现实情况,对1996年-2012年间中国农村地区省际及区域农业储蓄与投资转化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证分析了其两者的关系,这对于我国政府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可以据此制定农业政策,发展农村经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在制定政策和机制上推动农村地区农业的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本文通过省际农村地区农业储蓄与投资关系的实证结果显示出,我国各省农村居民农业储蓄与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关系复杂。长期中,二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但总体上农业储蓄对投资的单向影响较小;短期中,当期农业储蓄与当期投资的竞争关系占主要地位,且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呈递减趋势,而且农村地区投资与农户的农业储蓄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动态调整情况,这使得农业储蓄转化为投资存在较长的滞后效应。通过区域农村地区农业储蓄与投资关系的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间的农业储蓄绝大部分均转化为本地区的投资,但资本跨区域流动的能力还比较弱。本篇论文共分为五章,主要从国内外文献研究、基础理论、农村地区投资与储蓄现状、实证研究、政策建议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地区农业储蓄和农户投资之间的关系。首先,在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反映农业储蓄和投资关系的Feldstein-Horioka的横截面模型;其次,收集1996年-2012年的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分析我国省际农村经济和区域农村经济的农业储蓄与农户投资之间的关系;最后,详细分析了实证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