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边缘系统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2EE_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扣带回局部神经活动及功能连接的分析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方法评估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扣带回脑区的局部异常神经活动及功能连接情况。方法:选取20名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者,采用局部一致性(ReHo)分析两组间扣带回自发性神经活动的差异。以ReHo差异显著区作为种子点,分析其与全脑其他脑区间功能连接(FC)的改变,并进一步探究这些异常功能影像值与患者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在右侧前扣带回区的ReHo值显著降低。以其为种子点的全脑功能连接发现,偏头痛患者右侧前扣带回与内侧前额叶、右侧颞极、后扣带回、楔前叶及左侧背外侧前额叶间的FC显著下降;未有发现FC增强的脑区。右侧前扣带回的ReHo值与偏头痛患者的病程呈负相关性;右侧前扣带与右侧颞极间的FC值与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呈负相关性。结论:右侧前扣带回处的异常局部神经活动及功能连接可能在偏头痛表达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强调了边缘系统对偏头痛病理生理机制的影响,并为偏头痛提供了新的治疗及研究方向。第二部分: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双侧前脑岛的功能连接分析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 MRI)方法探究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双侧前脑岛的全脑功能连接改变,分析其在偏头痛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名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者,以双侧前脑岛为种子点,分析两组间全脑功能连接的差异,并计算这些异常连接与患者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先兆型偏头痛组右侧前脑岛与右侧额中回,右侧中央后回,双侧中扣带回,双侧缘上回间的功能连接降低;左侧前脑岛与右侧颞中回间的功能连接降低;无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未有发现这些异常连接与临床症状间的相关性。结论: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与双侧前脑岛功能连接改变的脑区主要位于痛觉信息处理区、情感情绪处理区、认知加工区及视觉信息处理去,为研究偏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随着多天线技术的发展,MIMO研究已经逐步从单用户的MIMO发展到大规模多用户MIMO。天线结构的变化也将这一技术从二维拓展到三维平面,代表性的有3D-MIMO。在大规模多用户MIMO系统中,链路自适应至关重要,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不可或缺。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大规模MIMO下多用户信道反馈技术,具体内容如下:1、为了在基站处获取更加精准的多用户信道质量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多用户MIMO的MU-CQI重
文明社会,人类的生存,需要政府提供的基本资源与公共服务,以满足其基本物质文化需求。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而且
吖啶酮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含氮杂环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理、药理活性,经过合理修饰后,可显著改善其水溶性和光电性能,且能与生物体内DNA、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是一类应用前
本篇汉译实践报告是基于理查德·M·霍格(Richard M.Hogg)所著《剑桥英语史》(第三卷第6章第3节至第5节)的英汉翻译过程而写。《剑桥英语史》是一部详尽地叙述英语历史的多卷本巨著,其恢弘的气度和内容的权威性都是空前的,该书第三卷介绍了1476-1776年间英国英语正词法、英语标点符号、音系学、词法学、句法学和英语的标准化过程等内容,显示了独到的视角和多样的分析方法。笔者所译的第三卷第6章
目的:阿霉素(Doxorubicin,DOX)是目前治疗肿瘤最有效的化疗药物之一,但其引起的炎症及心肌细胞凋亡导致的心脏毒性限制了阿霉素的应用。阿霉素已经被证明可以提高促炎因子的
目的:本文通过观察低强度超声(low-intensity ultrasound,LIU)联合姜黄素对人脑胶质瘤U87细胞系内EZH2及其下游因子表达情况的影响,探讨低强度超声与姜黄素作用是否协同下调E
随着5G三大应用场景的提出,移动通信网络的研究面临着新的技术挑战以及需求。其中关于低功耗大连接场景的研究是5G的重要内容。低功耗大连接场景主要面向可穿戴设备以及物联
研究背景我国是全球30个结核病(Tuberculosis,TB)高负担国家之一,也是全球30个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B,MDR-TB)高负担国家之一。MDR-TB具有治疗时间长、治疗费
光热疗法作为一种微创和高特异性的抗肿瘤治疗方法,在过去几年中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光热疗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激光照射条件下利用光热剂将光能转化为热能,然后通过体内的高热
毕业音乐会是表演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重要体现。笔者的毕业音乐会于2019年5月30日在中国音乐学院举办。作为一名外国留学生,此场音乐会是笔者三年二胡演奏以及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生学习成果的展现。本文主要讲述笔者毕业音乐会曲目背景、诠释原因,以及个人演奏的感受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