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探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qing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重点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青年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文化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网络文化等迅猛发展,给我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意义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爱国主义的基本定义,及爱国主义随着历史不断前进而表现出来的历史内容,总结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提出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和重点在于提高大学生的理想价值观和理性意识,从而形成理性的爱国行为模式。通过粤西五所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问卷调查结果,从大学生爱国情感,理想价值观,爱国理性意识、行为,高校自身等方面的教育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存在的重点问题在于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负面效应,以及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同时高校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不足,也导致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难以提高。   本文对如何提高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提出几个思考:在把握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特色前提下,创新与充实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效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理性认知;拓宽与改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加强对大学生爱国情感和行为的引导,发挥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探索现代的教育技术与方法。
其他文献
近年来,凝血因素尤其是纤维蛋白原被疑为在冠心病(CH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并与CHD有独立相关性[2,3],但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证明其在CHD诊断方面的意义,并且临床尚无公认的量化的指标.基于此,我们将疑诊为CHD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CHD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同时计算纤维蛋白原(FIB)与CHD联系强度的比值比(OR),并进行多因素分析在排除了年龄、性别、收缩
患者,男,57岁,因腹胀、乏力,间断少尿,水肿1年于2004年8月17日入院.1年前出现肾功能受损,尿蛋白2+,0.15 g/24 h.B超显示中等量腹水,双肾正常.胸片右侧中等量胸腔积液.经间断血液透析及地塞米松等治疗半月后,肾功能好转,但蛋白尿无明显缓解.2003年11月在外院行肾活检,病理示血栓性微血管病,临床诊断为血栓性微血管病.后因前述症状再发而入院.既往史和个人史无特殊。
感染教育法,是指受教育者在无意识或不自觉的情况下,受到一定感染体或环境影响、熏陶、感化而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它以其美的形式和独有的魅力,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