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分子筛富氧膜的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jiawen84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膜法富氧技术被发达国家称为“资源的创造性技术”。该技术系指利用空气中各组分透过膜的渗透速率不同,在压力差驱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富集起来的技术。它与深冷法、变压吸附法相比,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节能显著,用途广泛等优点。然而将富氧膜投入较苛刻的工业环境中使用时,除了要求其具有较大的分离率和较高的透气率外还应具备较强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等。考虑到无机膜的特点和优势,我们认为研究和开发具有高选择性的微孔无机膜是解决富氧膜现存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目前通过常规方法制备而得的无机多孔膜孔径偏大,气体透过膜的机理受Knudsen扩散控制,因而这类多孔膜的分离率较低。理论和实验都已证明,只有将气体分离以Knudsen扩散控制为主的多孔膜改变为以分子筛分机理控制为主的分子筛膜,膜的分离率才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聚合物裂解法就是制备分子筛膜的一种新型方法,由这种方法所制膜的最可几孔径在1nm以下,其分离率比常规方法所制的无机膜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当前所研究的聚合物裂解膜主要有碳基裂解膜和硅基裂解膜。这两种膜的选择透过性能比较接近,但硅膜的抗氧化性远优于碳膜,所以硅分子筛膜更引起人们的重视。常规裂解膜的制备是将具有体型结构的硅树脂在高温含氧气氛下裂解,脱氢,脱碳,最后形成以SiOx为主要成分的骨架结构,骨架结构的间隙就构成膜孔。由于裂解用的常规甲基硅树脂膜,其大分子链是无规排列的,这就导致骨架结构间隙大小的不均一性,表现为膜孔的多分散性和分离气体时的低分离率。因此,选用立体规整结构的体型硅树脂膜作为先体进行控制裂解制膜,将使裂解膜孔径趋向均一,因而也就达到了提高分离率的目的。 本次实验就是由立体规整的硅树脂膜出发,经控制裂解从而获得孔径分布较窄,分离率较高的硅基裂解膜。考虑到一种新技术可推广实用的标志之一是其是否具有可重现性,所以我们通过大量条件实验,找到了影响膜制备的控制因素,使膜的制备方法已经基本成熟,膜制备具有很高的重现率。进而,我们将制备好的管式膜组装成一个小型膜装置将其应用于对实际气体的分离,考察单管膜组成膜装置后性能的衰减情况,从而为该技术的实用化提供实验依据。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膜制备过程的反应机理,并将装置对实际气体分离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用适当的理论和模型加以诠释,从而为该技术的实用化提供理论参考。 实验表明这种制膜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制备成品率可达80—90%。把成品膜组装成小型膜装置后对空气进行实际分离,经检测发现其富氧效果显著。例如在0.3MPa的压力下,富氧空气中氧含量可达41%,即将空气中的氧浓缩了2倍左右,而且通量达到了18.621/m~2d。 尽管从对单根管式膜与将其组装而得的小型膜装置在透气量和分离效果等方面的比较以及对膜装置的操作条件与工作效果关系的探讨来看,真正将该技术实用化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该膜的制备工艺技成熟,制备膜所需的原料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制备过程对设备无任何特殊要求且制作工艺简单易行,所以有理由认为它有广泛的工业化前景。
其他文献
为了探讨马铃薯全粉对面条品质的影响,通过测定添加不同比例马铃薯全粉的面筋特性、蒸煮特性、质构特性和感官评价,并结合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全粉
聚合过程是典型的化工过程。聚合过程具有反应机理复杂、参数测量困难、非线性强等特点,这使得过程机理建模比较困难。人工神经网络(ANN)不精确依赖于过程机理的数学模型,对于
以中华蜜蜂的工蜂成体为提酶材料,经正丁醇提取、硫酸铵分级沉淀,0.15%NaCl溶液透析,得粗酶液。用Sephadex G-150葡聚糖层析柱纯化粗酶,获得提纯的碱性磷酸酶,提纯倍数为16.79,比活
深沟球轴承在自动清洗线清洗时,由于清洗煤油、防锈油、过滤芯子更换周期和喷油管线安装位置的影响,轴承的清洗质量无法保证。针对以上问题,对自动清洗线工装进行改进,提高清洗质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技术,它以其独特的选择性和亲合能力在很多领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离子交换技术是铀提取与分离的主要技术。本文应用印迹技术的基本原
越来越多的可再生能源作为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系统接入大电网,对并网变换器工作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降低分布式发电系统中电能质量的治理成本、提
射流是在工程实际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流动现象,喷嘴出口的流动状态对射流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前人对射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喷嘴前流体是完全发展管流的情形,本文研究了全混状态下的
日本新日铁住金开发了ESCAP(能源节约CO2吸收工艺)低能耗CO2分离工艺,采用的吸收剂是新日铁住金与日本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机构(RITE)、日本东京大学合作COCS项目时联合开发的新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影响。方法选取感染性休克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49)。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临床监测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目标导向
目的:分析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探讨卫生服务利用公平的影响因素。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样本居民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情况;采用集中指数法分析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