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三维斑点追踪评价不同心脏起搏方式对健康犬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Y7896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并比较不同位点心室单点双极起搏对健康犬左心室壁机械同步性和左心室功能的影响,为临床优化人工心脏起搏位点提供基础实验数据。材料与方法:分别采集10只健康开胸比格犬基础状态和右心室心尖、左心室心尖、左心室侧壁起搏状态一个完整心动周期的左心室全容积实时图像;同步记录左心室压力变化时间曲线并获取左心室射血压力和收缩期压力最大上升速率。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分析软件分别提取不同状态左心室壁径向三维应变图、左心室壁径向三维应变峰值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定性观察并比较不同状态左心室壁不同心肌节段的径向三维应变同步性。采用相应的参数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方法比较不同状态同类定量参数;不同状态左心室壁整体径向三维应变峰值分别与左心室容量参数、压力参数之间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1)定性观察结果:①基础状态左心室壁16个不同心肌节段的径向三维应变的时空变化并非完全同步,表现为“有序不同步”。②各个不同起搏状态左心室壁16个心肌节段的径向三维应变的时空变化均失去基础状态的“有序不同步”特征,且左心室心尖或侧壁起搏状态左心室壁不同心肌节段的径向三维应变不同步程度较右心室心尖起搏状态明显。(2)定量分析结果:①与基础状态比较:右心室心尖起搏状态左心室壁基底后间隔和基底下壁的径向三维应变峰值减低(P<0.05);左心室心尖起搏状态整个左心室壁心尖部、中后壁、中侧壁、中前壁、中前间隔和中后间隔等9个心肌节段的径向三维应变峰值减低(P<0.05);左心室侧壁起搏状态整个左心室壁心尖部、中后壁、中侧壁、中前壁、中前间隔和基底前壁等9个心肌节段的径向三维应变峰值减低(P<0.05);各个不同起搏状态左心室壁部分心肌节段的径向三维应变峰值较基础状态略有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左心室心尖或侧壁起搏状态左心室壁径向三维应变峰值较基础状态显著减低的心肌节段数多于右心室心尖起搏状态(均为9/16对2/16, P<0.05)。③左心室心尖或侧壁起搏状态左心室壁整体径向三维应变峰值和左心室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均低于右心室心尖起搏状态(P<0.05)。不同起搏状态间左心室压力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不同状态左心室壁整体径向三维应变峰值分别与左心室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呈线性正相关(P<0.05),但未能与左心室压力参数建立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基于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的左心室功能评价结果提示:(1)不同位点心室单点双极起搏均会破坏健康犬左心室壁各心肌节段的机械同步性,且左心室心尖或侧壁起搏的破坏作用较右心室心尖起搏明显。(2)不同位点心室单点双极起搏均导致左心室壁部分心肌节段收缩功能减低,且左心室心尖或侧壁起搏导致左心室壁节段收缩功能减低的范围较右心室心尖起搏广。(3)左心室心尖或侧壁起搏对健康犬左心室功能的损害超过右心室心尖起搏。(4)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为医学工作者洞察左心室功能状态提供了新视窗,有望在心脏疾病电生理治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德国之声”向全球发展的启示,世纪之交,西方大国媒体纷纷抢占舆论制高点,争取在 21世纪初继续垄断国际舆论。从“德国之声”向全球发展的一些做法,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如何
目的:总结后尿道瓣膜症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经验。提高疾病诊治水平。方法:19例后尿道瓣膜症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7岁,其共同临床表现为排尿费力,尿不成线,尿滴沥等,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