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美术教育和校外美术教育在建国后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今天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硕果累累的新局面。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对教育的投入也逐年加大了力度。校内外美术教育从硬件设施的建设和人才的储备与培养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校美术教育相对校外美术教育历史更长久,理论和经验的积累更深厚,专家学者从理论层面上建构了相对完整的体系,美术教育观念也随时代不断更新。校外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基础教育阶段的青少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校外美术教育作为校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在课余时间深入学习美术知识技能的重要场所,很多小时候参加过少年宫美术小组活动的学生长大后成了美术领域的专门人才,而更多的学生则在校外美术活动中增长了见识,发展了兴趣,校外美术教育成为广大青少年延续学校课堂美术学习的良好途径。
校内外美术教育看似两条平行的轨道,但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实存在着诸多联系和互动,并因此形成了我国青少年美术教育的独特教育模式。从1985年5月中共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与学校外、学校后并举”的方针,学校与校外美术教育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校内外美术教学方法、展览交流、相互借鉴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尽管校内外美术教育在教育与管理体制上存在诸多差异,但是它们共同为青少年的服务的宗旨是基本一致的。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分析校内外美术教育各自的长处和欠缺,以便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合作双赢,达成各自最优状态,共同为提高中小学的美术文化素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