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拟南芥抗寒和抗旱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理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和低温胁迫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和发育从而导致作物减产。因此,研究植物抗旱和抗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前期研究中,发现一个编码拟南芥未知功能蛋白的基因LWT1被低温和干旱胁迫诱导,且其功能缺失突变体对低温和干旱胁迫均表现敏感,然而,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进一步利用功能获得型研究方法研究了LWT1基因功能及其调控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以野生型拟南芥的cDNA为模板扩增LWT1基因全长,将该基因连接到pART27载体上。获得的重组载体转化至农杆菌菌株GV3101,通过浸花转化法将LWT1重组载体转化到拟南芥野生型植株中,利用转基因筛选与遗传鉴定获得LWT1过表达转基因植株。  2.在低温胁迫条件下,与野生型相比,LWT1过表达株系对低温耐受,其存活率较高,而电导率则较低。  3.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与野生型相比,LWT1过表达株系对干旱耐受,其存活率较高,而其离体叶片的失水率则较低。  4.在低温和干早胁迫条件下野生型和LWT1过表达株系体内可溶性总糖含量无显著差异,而LWT1过表达株系体内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表明LWT1过表达株系对低温和干早的耐受性与脯氨酸积累有关。  5.在低温胁迫下,野生型和LWT1过表达株系体内编码脯氨酸氧化酶的基因PDH1被诱导表达,但后者的诱导表达程度低于前者;在干旱胁迫下,野生型和LWT1过表达株系体内编码脯氨酸氧化酶的基因PDH2被诱导表达,但后者诱导表达程度低于前者,而其他与脯氨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两者之间则无显著差异,说明在低温或干旱胁迫下LWT1过表达株系体内脯氨酸含量的增多可能与PDH1或PDH2基因的表达有关。  6.对脯氨酸氧化酶(PDH)活性分析发现,在低温和干旱胁迫下,野生型和LWT1过表达株系体内PDH酶活性升高,但后者的升高程度显著低于前者,表明LWT1可能抑制PDH活性。  7.进一步利用酵母双杂交实验分析,发现LWT1和PDH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表明LWT1可能通过与PDH结合从而抑制PDH酶活性。  上述研究表明,低温和干旱诱导LWT1基因表达,促使LWT1与PDH结合而抑制PDH酶活性,从而减少脯氨酸降解并导致细胞内脯氨酸积累,进而增强植株对低温和干旱胁迫的耐受性。
其他文献
DNA是细胞内最主要的遗传物质,其三维结构对细胞内DNA复制和RNA转录等生理活动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研究DNA的拓扑结构形式及其包装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体外转录的研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心电图是临床医学用于诊断心脏疾病和分析心电信号的科学依据,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治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心电信号检测与分析的
主要应用膜片钳技术的全细胞和单通道记录模式,研究了甜菜夜蛾(Laphygma exigua)幼虫中枢神经元的兴奋性机制,以及细胞膜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特性,并分析了三氟氯氰菊酯(Cyhaloth
三羟异黄酮(Genistein, Gen)是大豆等豆科植物中的一种常见的次级代谢产物,其广泛参与调控人体脂质代谢、糖代谢、抗氧化等多种生理学活动。以肝细胞脂肪变性、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eoholie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现今最常见的应激性肝损伤疾病之一。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dipose Triglyceride Lipase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监控系统作为一种有效地安防手段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行业中。传统的单摄像机监控系统只能对固定视野场景进行监控,具有一定的实时性、可靠性。当需要